袁紹奉行以文制武的政策,文丑雖是重將,郭圖更是心腹,兩人意見不一時,文丑不敢違逆郭圖意見,只得同意先行休整。
葉獻見文丑未立即進攻,頓時放下心來,對眾將士道:“文丑亦懼我軍矣,堅守即可。
東垣陶校尉有兵一千五百,隨時可以支援於我。
田將軍尚有河東軍作為機動,亦可調來。
文丑欲從軹關陘入河東,直是痴人說夢罷了。”
文丑完成休整後,葉獻軍心亦定。文丑攻邵亭,葉獻從容應對。文丑不能克。
田豫坐鎮河東,南連弘農徐庶,往東是河南段煨,再往東是陳留王修、潁川徐邈、汝南田疇。
河南、潁川殘破,難以供糧,但承擔著荊州糧食的運送任務。
陳留、汝南治理相對較好,有糧食富裕,承擔了一部分軍糧。
陳留往東經過樑國張超、沛國荀衍,就到了劉備軍之中樞彭城,張昭、華歆、沐並等在此坐鎮。
彭城也承擔著徐州兵糧的中轉運輸任務。
兵糧從數路運送,源源不斷向河東彙集,支撐著劉備最為龐大的部隊叢集的消耗。
劉備雖開了些金手指,如曲轅犁、屯田法、抑兼併等,但糧食不會憑空出產,以四州之地,養著十幾萬軍隊,用一句窮兵黷武形容並不為過。
劉備的經濟基本上處於超負荷運轉狀態。
劉備心中也十分清楚,一直想要休養生息,比如自公元193年九月取得徐州以來,準備至少休息兩年時間,不發動大的戰事。
無奈天子遇害,四方皆動,劉備不動,就要失去先手,為人所制。
這一動,就是平劉寵、降呂布、戰河內、奪河東,戰事綿延至今,已經發展成為數十萬軍隊參與的大決戰。
先消滅曹操,並非劉備的執念,而是不得已的選擇。
將曹操隔絕在幷州,種田幾年,先滅袁紹,再輕鬆平推曹操,看起來是上策,其實是一廂情願。
曹操富有戰略眼光,滿腹韜略,志懷高遠,劉備若不全力以赴,如何能將其限制得住?
諸葛亮憑區區蜀地,尚能六出祁山,不停攻擊魏國。
曹操據幷州、河東,三晉之地,表裡山河,若能招誘五胡,誰能保證他不會給予與袁紹對壘的劉備以致命一擊?
正如歷史上曹操在公元200年正月、官渡之戰前夕,選擇先破劉備。諸將皆認為與曹操爭天下的乃是袁紹,袁紹兵力又雄厚異常,若不顧袁紹而東征,袁紹乘機攻擊,豈非必敗?
曹操認為劉備是人傑,不先平之必為後患;郭嘉認為袁紹“性遲而多疑,來必不速。備新起,眾心未附,急擊之,必敗。”曹操遂先破劉備。
現在曹操新得幷州不久,又取河東,正是一舉將其殲滅的最佳時機。等到曹操將河東治理個三年兩載,再想攻之,那就難了。
田豫坐鎮的河東郡北線高順、陳祿,南線葉獻、陶俊,一個斬獲非小,挫敵銳氣,一個堅如磐石,使敵難進,都取得不錯的戰果。
劉備頓兵永寧關下,卻打得十分辛苦。
劉備諸軍輪番上陣,持續向關牆發起衝擊。
曹軍也極有韌性,死戰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