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豐忙道:“魏公口誤。此劉備所為,與上天何干?”
袁紹醒悟過來,咬牙切齒道:“不錯,此乃人禍,並非天意。劉備賊子,實可恨也!孤與其勢不兩立!”
命令張郃、呂曠、呂翔立即進攻田豫營壘。
張郃見田豫營壘高築,戒備嚴密,知道是場惡仗,但又不能不打,遂接令而出。
雙方各自收拾悲傷,拭去眼淚,以仇恨的血紅雙眸望著對方,在這山道之中展開殊死搏殺。
張郃用兵多巧謀,以呂曠、呂翔正面攻擊,派淳于益率精兵自兩旁山壁攀援,從側面射田豫營中。
田豫不得已也派兵攀援迎戰,呂曠、呂翔壓力大減。
張郃又採取輪戰之法,將三軍兩萬兵分成四隊,每隊四五千人,輪番攻擊,宛如車輪不停轉動,不予田豫休息的時間。
田豫諸軍陷入苦戰,欲派兵突襲張郃,被張郃料到,派長矛兵結陣以待,劉軍無功而返。
兩軍苦苦消耗。
不過一日功夫,劉軍就損傷近千人。
袁紹雖然死傷更多,達到兩千餘人。
但局勢顯然有利於袁紹。
就算這麼消耗下去,袁紹付出兩萬人的代價,將田豫諸軍消滅乾淨,仍舊剩下五萬人。
這五萬人完全可以封鎖住劉備的後路,將他困死在太原郡內。
張郃疲憊後,次日袁紹又派蔣奇率兵猛攻。
蔣奇疲憊後,第三日袁紹又派何茂、王摩繼之。
如此迴圈往復,無日不攻。
結硬寨,打呆仗。
袁紹鉚足勁要將田豫等生生磨死。
田豫、牽招、高順、陳祿等漸漸抵擋不住。
郭嘉道:“如今之策,只能節節抵抗。既曰節節,則不可被袁紹在此拖住,被動挨打。不如撤兵至翼城?”
田豫擔心:“與此處營壘相比,翼城雖有城池之險,但未能完全扼守要道。若袁紹不攻翼城,徑上太原攻擊大司馬之後路,為之奈何?”
郭嘉道:“以袁紹之謹慎,必不會放任我軍在後。萬一斷其後路,使其不得歸上黨,豈不殆哉?”
田豫問牽招。
牽招道:“某同意軍師之計。我軍不過數千人,即使據翼城,在袁紹眼中,又能撐得了幾天?必先滅我。
設若萬一,袁紹竟悉軍北上,我軍亦可大張旗鼓向雞林道,做斷其後路之狀,必可致之回返。”
高順、陳祿皆贊同郭嘉建議。
郭嘉進一步分析道:“劉公曾來信問計如何破曹操,我與賈公、公達不謀而合。最多月底,必有捷報傳來。我軍只要保持存在,就可令袁紹有所顧忌,從而不敢徑自北上。屆時劉公大軍南下,袁紹何敢久留?”
田豫決斷道:“就依奉孝之計。”收拾行裝,一把火將營壘燒掉,全軍撤至翼城。
袁紹見田豫要跑,忙命張郃等上前救火,急追田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