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四十五章 蠻虜鮮血澆塊壘

三通鼓響,典韋、太史慈揚旗出擊,張飛和劉猛伏於兩翼,朱樟、司馬俱、臧霸靜候軍令。

典韋摧鋒軍架盾擎槊,踏著整齊的步伐,居高臨下,宛如泰山崩摧,滄海倒傾,向山下捲去。

去年三月,曹劉南山之戰,典韋軍紀律不嚴,失散士兵不少,反不如牽招、呂虔功多。

典韋深以為恥,之後嚴格整訓部伍,摧鋒軍煥然一新,戰力大增。後續歷次惡戰,每次摧鋒陷陣出擊後,都能一錘定音,扭轉戰局。

這次關羽以典韋為前鋒,正因敵騎過於兇悍,除了典韋無人能以硬碰硬、擋住敵人。

扶羅韓對步度根道:“典韋如此威勢,劉備不好惹啊。又沒什麼好處。兄弟為何要助那曹孟德?”

步度根只有二十五六歲,面貌看似粗魯,其實富有謀略,他眼睛眯起,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劉備不過據四州,就有如此威勢,若其掃平天下,幷州還能容我等牧馬麼?

玄德是英雄,孟德亦是英雄。兩虎不相容,二雄不併立。今孟德將敗,不救之誰能與玄德相抗?

袁本初雖強橫,恐非此二人敵手。”

扶羅韓撇嘴道:“漢強,我等避讓就是。待其衰弱再來。如今兄弟你這並非坐山觀虎鬥,而是親自下場與虎搏殺啊。萬一為虎所傷,豈不是太不划算?”

步度根聽了心中不懌,但知道自己兄長一向說話不中聽,也不好發火,只得道:“這不是你能懂的。且去迎敵。”

步度根胸懷大志,一直想要恢復祖父檀石槐時鮮卑的榮耀。

檀石槐“長大雄健,智略絕眾”,“南抄緣邊,北拒丁零,東卻夫餘,西擊烏孫,盡據匈奴故地,東西萬四千餘里,南北七千餘里”,曾敗漢朝,強橫一時。

檀石槐於公元181年病死後,幼子和連繼立。和連為北地人所殺,子騫曼年幼,檀石槐長子失名健之子魁頭代立。魁頭死,其弟步度根繼立。這時鮮卑已分裂為三大部,十幾小部。

步度根深以不能振興鮮卑為憾,對中原之事非常留意。

此前公孫瓚對諸胡採取攻勢,步度根遂與袁紹聯合,擊敗公孫瓚。

隨著袁紹一統幽冀,日益強大,步度根又開始採取手段削弱袁紹,他看中了佔據幷州、實力較為弱小的曹操。

對步度根來說,最好的局面是曹操據幷州南部和河東,袁紹據冀州,劉備據兗州,三方混戰不休。步度根可以左右逢源,加快步伐統一草原,逐漸蠶食幽州以及幷州北部,再現檀石槐的輝煌。

在曹操為袁紹、劉備兩人所逼時,派人向鮮卑、烏丸等求援。扶羅韓認為無利可圖,不想介入。步度根力主參與,並說服了中部、西部幾乎所有鮮卑部落。鮮卑出動騎兵近四萬。

遼東三郡烏丸亦為蹋頓說動,來助曹操。烏丸出騎兵近三萬。

雜胡各部亦集結兩萬騎兵。

說是來助,其實也是看中曹操許下的條件。若破劉備,曹操願助北方諸胡東擊袁紹,取得幽州之地,作為胡族牧馬之所。

八萬多騎兵,在當今之世,已是冠絕天下的力量。

加上曹操步騎兩三萬人,若能上下同欲,指揮如一,諸侯無人能當。

問題在於,胡騎本身就分了十幾部,指揮尚不統一,跟曹操更是難以協同起來。

在出擊前,曹操說的清楚:劉備軍實力極強,不可小覷,應統一指揮,協同作戰。諸胡首領答應得好好的。一旦臨戰,早將曹操所言置之腦後,一窩蜂衝了上來。

在大多數胡人來看,劉備不過五六萬人,自己八九萬騎兵,還不是一舉便可將其擊潰?

作戰計劃?不存在的。

步度根、難樓和蹋頓望著前面亂糟糟的局面,有些傻眼,但也只能硬著頭皮往上衝了。

摧鋒軍迎面撞上代郡烏丸能臣氐的部眾。

這個冬天能臣氐部飢餓難耐,好不容易熬到冬去春來,戰馬有了些牧草可吃,勉強長了些膘。在這青黃不接的時刻,不去漢地搶掠一番,如何熬得過去?

能臣氐獰笑道:“殺光漢兒!”指揮者被嗜血習性衝昏頭腦的族人撲向摧鋒軍如林的槊鋒。

典韋吼道:“止!架槊!”

第一排士兵將大楯豎直,下緣插入地面,然後長槊尾部向後斜杵在地上,指向前方。

第二排士兵如前架盾擎槊。

形成了一座帶刺的鋼鐵堡壘。

嗤嗤聲中,鮮卑騎兵撲在堡壘上,人馬皆被長槊刺穿,宛如裝滿水的布袋被銳物戳破,鮮血從破洞中迸射出來,當場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