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兵剛剛從冀縣東下,韓續軍也開始沿著褒斜道北上。
冀縣到陳,與南鄭到郿,路程差不,都是三百多里。
前者走的是渭水谷,也是山,但比褒斜道平坦許多。
後者走到北,到斜谷那,需要走靠山壁而建的棧,更加難行。
涼州兵襲佔陳,韓續褒斜道才走了一半。以這種行軍速,走散關故道是根本不可能趕上涼州兵的。不過若走散,則有望重新奪回陳,將涼州兵後路切斷。
涼州兵不守陳,繼續東下又是出於什麼戰略目的呢?
這個策略並非參軍李放所,而是凌充建議。
李放判,若得知漢陽失,韓遂必然會調漢中軍北上。若漢中軍,涼州兵最佳方略就是在陳倉大掠一,於韓續軍到之前向西後,然後在渭水谷口乏牛坡高地築,居高而守。
凌充對漢中軍北上的判斷與李放相,並認為漢中軍極有可能走褒斜道至郿縣。若涼州兵急行至斜谷口設,完全可以給予韓續迎頭痛,即使不能將其徹底擊,也能將他打,從而保住陳,甚至可以經略雍縣、渝,將扶風郡西部收入囊中。
張猛等猶豫不決。
以凌充之威望難以說服張猛、李放等人。
最後達成折中。
張猛、李放率周烈部守陳,搜刮糧,徵集丁,萬一韓續自散關道而,或者北邊隴關敵軍南,還可以堅守數,等凌充回援。
凌充帶著許晉、黃華、張序三部東下設伏。若韓續確實走此,自不必說。若韓續未走此,則迅速回援陳倉。
*********
日頭正,渭水東流。
渭水南岸大道,涼州兵正向東急行軍前進。
凌充及各級宣教跑前跑,高聲激勵士兵加快步,不要掉隊。有些確實跑不動,則臨時抬到牛車、馬車上休養片,等恢復過,再次下車步行。
在陳倉蒐集到的牛車、馬車拉的乃是輜重和武,也沒多少空間可以拉人。
連戰馬都馱著東,別說騎,自凌充以下各級軍官都是步行。
黃華、張序等嘖有煩,卻不敢公然反對。一是懾於凌充武力。凌充為涼州兵宣,耳目眾,且其武力十分強,長街刺殺之舉在眾口相傳之,已經有了幾分神話色彩。說是凌充殺神附,一刀在,親自格殺數十百,無人能當。
二是凌充作為東漢朝廷派出的密,也以身作,親自步行。眾將也不好說自己比凌充更特殊。
陳倉至斜谷口一百多,涼州兵用了三日就走到目的地。
凌充命人至谷中偵察。
斜谷寂,幽靜無聲。
再往裡,山路斜,棧道險,守衛森,斥候難以行進。
黃華突然有了主,對凌充道:“不如直接燒燬棧,將韓續封死在這褒斜谷中?”….
本章未,請點選下一頁繼續
這倒是一條毒計。
但治標不治本。韓續兵,完全可以派人修繕棧道。實在逼急,還可以回頭重新走散關故道。而散關道是很難封鎖住的。
以涼州兵這點兵,即使韓續短時間趕不,也拿不下長,最多能多搞些破,多搜刮點糧,多掠奪些人,於大局無補。而韓續若有了警,整整三萬多歸心似箭計程車,當真是無人能擋。
還不如悄悄潛,隱於暗,給予其一記重擊。涼州兵近五千人在,以有心算無,給韓續造成數千上萬人的損失還是完全有可能的。屆時韓續實力大,將很難再對涼州兵形成壓倒性的威脅。
想到這,凌充還是決定不驚動棧道守,繼續在谷口兩側潛藏。
三日,韓續仍未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