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列位看官,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望嶽》詩,熱情地讚美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美景。
抒發了詩人不畏困難,敢於攀登絕頂,傲視一切的雄心壯志,同時流露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一千多年以後,它激起了在泰山頂上舞劍的一位老道士的強烈共鳴,由此引出一段傳奇的熱血故事。
話說光緒十一年秋,拂曉時分,泰山上煙霧朦朧,雲海翻滾。
一朵一朵的白雲從山峰上輕柔地飄過,青黃色的松枝和灰白色的岩石時隱時現。
山峰頂上的方形大石臺上,一位頭髮花白,身著青色道衣,束腰裹足的老道士在雲霧中揮劍狂舞。
但見他:“心如磐,目微瞑,白雲悠悠風淡淡;身似影,龍游海,劍氣紛紛山凜凜。”
老道步行八卦,劍走龍蛇,身在雲中遊,龍在海里翻,劍法神技變幻莫測。
一個時辰過去,東方漸漸現出一縷曙光,天空由灰暗變成淡黃色,又由淡黃變成橙紅色。
縹緲的霧幕在晨曦斜照下,天空中呈現出一個內藍外紅的彩色光環。
突然間道士的身影飛入彩色的光環中,手中利劍時而翻江倒海,時而蛟龍騰空。
其勢如“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俠客,氣吞齊魯,唯我獨尊。
一會兒,天空的雲朵紅紫交輝,一輪火球從地平線上噴薄而出,發出萬道霞光。
東嶽群峰盡染,彩霞與雲海融為一體,如夢似幻。
顯然,道士被眼前的壯美景色迷住了,只見他把劍輕輕一收,作了幾個吐納深呼吸,定神凝視天空。
他默唸起老杜的《望嶽》詩,不禁發出江山多嬌的感嘆。
在飽覽泰山日出的壯麗景色後,道士依依不捨地離開大石臺緩步下山。
列位看官,據中國神話傳說,盤古開天劈地造就世界以後,其頭部化成了泰山。
因此泰山稱為“五嶽之首”,並有“五嶽獨尊”的地位。
中國人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
自古以來,“天子”把泰山看成是國家統一和權力的象徵。
歷朝歷代的皇帝不斷在泰山封禪和祭祀,並在泰山上下建廟塑神,刻石題字,以求泰山之神保佑江山永固,國泰民安。
道士在途經泰山摩崖石刻時,見到高聳的石壁上“與國同安”四個紅色大字,在陽光映照下格外耀眼,觸動了自己的辛酸往事,
不禁長嘆一聲:“哎——,報國無門啊!”
“無為子,你的劍法爐火純青、齊魯無雙。剛才聽道弟長嘆一聲,有何心事呀?”
無為子一怔,回頭見是一位年過古稀的老道。皓首童顏,精神矍鑠,頭戴逍遙巾,身穿青色道袍,腳踏道靴,手持拂塵。
正是人稱“神彈子”的泰山碧霞觀玉虛道長。
無為子連忙施禮道:“玉虛子,幸會!幸會!心事嘛,一言難盡,哎……”滿面風霜的臉上,顯示出幾多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