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上午,一個面露飢色的農婦送小兒子來到張家,稱小孩名叫廖春雷,
今年十三歲,其父親病故,她無錢養活一家人,準備把小兒子送到張家做放牛娃。
張玉麟發了善心,立即將廖春雷收下。
原來飢餓的廖春雷,在張家每餐能吃飽飯,身體見風就長。
不到兩年時間,身軀已長得高大敦實。
他人又踏實勤快,是張家做家務和農耕的一把好手。
張玉麟每次晨練的時候,廖春雷就悄悄去偷看。
張玉麟發現後,見他誠實可信,便收廖春雷為徒,親授“蛤蟆神槍”絕技。
廖春雷對師父所傳的張門武術一練就痴,一痴就精通。
當西方列強入侵我國北方時,廖春雷毅然入伍,憑一杆“蛤蟆神槍”,神出鬼沒,威震敵膽。
可是,廖春雷的頂頭上司畏敵如鼠,有幾次還沒見到洋人就先逃跑了。
廖春雷對上司失去了信心,主動退出軍營,準備去濟南府投軍。
廖春雷到山東後,見義和團“扶清滅洋”運動風起雲湧,他決定參加義和團,被安排到了坎字團。
那天他見到洋人大力士刺傷了王二武,便衝上去用“蛤蟆神槍”絕技,將大力士刺死。
無為道長聽到這裡,讚道:“張門蛤蟆神槍,果真名不虛傳!”
卻說洋人佔領天津城後,首都北京告急,城內軍民人心惶惶。
張德成將“坎字團”大軍開到天津至北京之間的廊坊一帶,布成阻擊陣地,防止聯軍攻進北京。
不久,駐天津的二千多洋人組成多國聯軍,以保護北京東交民巷的十一國公使為藉口,準備分乘幾列火車進入北京。
企圖佔領首都後,逼迫清廷就範。
坎字團派出的探子得到這個訊息後,立即報告首領張德成。
張德成令滕德勝帶一萬餘人,立即去切斷廊坊附近的鐵路,阻止洋人乘火車進入首都北京。
滕德勝率領義和團勇士,來到楊柳村車站附近,預先埋伏在鐵路兩旁的樹林和青紗帳中,準備狙擊聯軍的列車。
無為道長首先令勇士們撤掉站前的一段鐵軌,毀壞鐵路的路基,使火車不能前行進站。
同時砍斷電杆上的電線,切斷鐵路通訊,阻止聯軍與北京和天津城的一切聯絡。
當聯軍乘火車到達楊柳村後,發現前面鐵路和車站被毀,火車不能開進車站。
聯軍司令叫幾十個洋人下車檢視情況,躲在青紗帳裡的義軍,突然箭矢齊射,把下車的洋人全部射死。
聯軍司令大驚,急忙命令火車後退。可是,火車剛後退,很快就脫軌卡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