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渡邊的考古隊,利用中國老百姓過大年的機會,偷偷到胖鎮和二水口考察兩三個月,發現了大旺石刻和大量的東漢崖墓。
其中諸侯王一級的墓有兩三座,列侯一級的墓十幾座。
這些漢墓的文物資料,對研究中國漢代的社會經濟、物質文化和喪葬制度,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渡邊對大旺石刻和東漢崖墓著了迷,他跑去“錦江春”會館與加藤商量,準備組織人員把這些大墓中的文物盜掘出來。
渡邊帶了工程師去二水口,正準備切割崖墓中那些他心愛的藝術品時,發現智涵子帶自衛隊追來了。
他決定暫時撤出二水口,突然轉到廣福鎮鐵佛鄉,與智涵子玩一玩捉迷藏的遊戲。
原來,渡邊在胖鎮飛蛾壩考察時,認識了一個當地的“土耗子”張猴子。
那天,張猴子找到渡邊,告訴他在鐵佛鄉一座名叫塔樑子的山上,發現有幾座古墓,想請日本考古隊去探測一下。
渡邊聽線人報告,智涵子帶了二十來人追到了二水口。
他馬上帶考古隊回胖鎮,然後隨張猴子來到塔樑子所在的桂花村。這裡是丘陵地帶,一條郪江的支流環繞塔樑子山腳下緩緩流過。
渡邊登上不太高的塔樑子山坡,找到幾個小型古墓。經過現場探查和發掘,大都被盜墓賊光顧過,沒有挖出幾件有價值的東西。
但是,渡邊憑著多年考古的經驗,斷定這座山裡一定藏有常人意想不到的大傢伙。
考古隊用探測儀器,經過兩天的精細考察和探測。
終於在一個山崖邊,發現儀器指標發生了偏轉,提示儀器所處位置的地下有異常情況。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渡邊組織開挖盜洞。張猴子對打盜洞真是熟門熟路,他在前面挖掘,幾個考古隊員在後面搬運泥土。
盜洞先是向上方傾斜延伸,發現頂部有一塊橢圓形巨石。張猴子認為是墓門上面的標識,於是又向下面傾斜著挖掘。
經過連續三個晚上的作業,終於將盜洞打到了墓門前。
張猴子弄來炸藥,轟隆一聲將墓門炸開了。
等到煙霧散盡後,渡邊要張猴子點燃蠟燭,鑽進墓室內去檢視。
渡邊在墓室門口觀望,過了一陣,見張猴子的身體沒有出現不適。
渡邊便留下一人在外面望風,其餘人員隨他進入墓室。
渡邊剛從墓門進去,就感覺到滿室飄香。他在心裡讚歎古人制香的水平真高,兩千多年後,依然香味悠悠。
從墓門向內共有五道門楣,由墓道、墓門、主室、通道、側室、耳室、棺床,以及各種用途的墓內附屬物等組成。墓室內部的裝飾和雕刻堪稱奇觀。
高大莊重的墓門,壁立高聳的墓道,恢宏的氣勢,像是刻意在表明墓主人身份的不同凡響。墓室的內部結構,更像是一座“地下宮殿”。
墓室中央擺放一副精美的石棺,石棺後面是一個木製兵器架,上面的青銅劍和長矛等十八般兵器俱全,木架旁邊擺放一棵大型搖錢樹。
側室和壁龕內裝滿五銖錢幣、鎦金銅器、酒器和生活用具等,過道上擺放著陶罐、陶俑、陶器具和鐵器等物。
渡邊手持蠟燭去觀察墓壁,頓時被驚呆了。上面有一百五十餘個漢隸字型的“墨書榜題”,記載了墓主人的生平及其家族事蹟。
墓主人是東漢時期名不見經傳,但威風八面的一員猛將。中國古墓中的“墨書榜題”,渡邊還是首次發現。
在墨書榜題旁邊,是八幅精美的壁畫,反映了墓主人奢華宴飲等生活場景。
特別是其中“胡人舞蹈圖”“胡人吹奏迎羅圖”“墓主宴飲圖”等壁畫和石刻、彩繪圖案等,極富地方特色。壁畫顏色鮮豔,紅、黃、黑、白、綠等多種色調一應俱全。
“胡人舞蹈圖”畫面上,五個頭戴紅色圓頂小帽,高鼻深目,滿臉絡腮鬍子的男胡人。穿著黑色靴子,正手拉著手,踏著勁健有力的步伐,整齊地跳集體舞。
樂舞場面充滿著激情和陽剛之氣,極富感染力。
渡邊認為這是迄今為止,在中國崖墓考古中首次發現胡人樂舞的資料,以及古蜀人與胡人交往的歷史記載,這是中國極其罕見而彌足珍貴的考古資料。
在墨書榜題中,記述了墓主人率十萬古蜀大軍,平定羌亂的史料,足以彌補著名史書《後漢書》的缺失。
渡邊急忙叫美智子過來,看一幅“女子趕豬出籠圖”,畫像中豬頭伸出石壁半尺多長,豬腳則剛剛跨出豬籠,環繞豬身的豬籠用線刻而成。
那位趕豬的少婦,髮髻高聳,線條婀娜,造型優美。她揮舉起手臂,正彎腰趕豬,充滿生活情趣。
渡邊夫婦正看得津津有味,突然渡邊渾身痠軟,向後暈倒,不省人事。
這時,張猴子狂笑一聲,手指其餘幾個考古隊員,叫聲:“倒也!”“倒也!”
幾個考古隊員像下餃子一樣,紛紛倒在墓室內,無法動彈了。
各位看官,這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