鎣華寺的和尚被逼急了,將寺廟改名為普照寺,希望用個響亮的寺名來壓過對方。
雪山寺的僧人認為,普照寺與雪山寺的名字相剋。因為在太陽普照之下,雪山焉能不融化?
於是急忙更換寺牌,將雪山寺更名為“烏雲堂”,意在用“烏雲”來遮擋陽光的“普照”。
普照寺的僧人見了,趕緊把寺牌取下來,在寺名前面加一座山,換成了“青峰山普照寺”,意在用高高的“青峰”來阻斷對方的“烏雲”。
雪山寺歷代僧人都喜好練武,掌門的承傳方式很特別。不像其他寺廟那樣傳承袈裟衣缽,而是像江湖幫會一樣傳承信物——“嘯雲劍”。
“嘯雲劍”不足兩尺,劍鞘和劍柄鑲有七顆寶石,為雪山寺鎮廟之寶。方丈須據有“嘯雲劍”,才能成為雪山寺之主。
可是“嘯雲劍”被盜走後,雪山寺方丈自責退位,發誓不尋到寶劍絕不回來,從此杳無音信。
雪山寺也從此衰落下來,一蹶不振,最後被普照寺兼併了。
據說,後來普照寺的和尚,在雪山寺周圍又挖出了一窖金銀。方丈用挖出來的金銀買地建廟,最終擴建成了現在的規模。
渡邊分析,狡兔有三窟,大西國的財寶絕不可能全部集中藏匿於雪山寺。和尚從地窖中挖掘出來的財寶,可能只是張獻忠旱藏財寶的一部分。
渡邊想起了“四川一群羊,二水口內藏。”那首童謠。心想,四川有一群羊,而不是一隻羊。童謠暗示張獻忠藏寶不是一個地方,而是有多處地方。
他進一步分析都江堰周圍的水系,從大雪山上融化下來的岷江水,透過都江古堰的“魚嘴”一分為二,到下游又合而為一。
如果把都江堰看成是“二水口”,那“一群羊”就藏在青城山裡面。
渡邊決定,帶考古隊到青峰山下的村民家裡住下來,然後到青城山和岷江流域去詳細考察,徹底弄清普照寺之謎,以便找到張獻忠的旱藏財寶。
渡邊在張老漢家住了幾天,慢慢和主人家混熟了,渡邊請張老漢喝酒,順便向其打聽普照寺之謎。
張老漢乘著酒興,向渡邊講了一個在青城山一帶流傳的民間傳說,那是青峰山下一坨鵝卵石的神奇故事。
據傳,張獻忠曾派人將財寶埋到了,財神趙公明羽化之地——青城山神仙洞,並在“殺人谷”將藏寶人員盡數殺死滅口。
後來財神菩薩趙公明顯靈,將神仙洞門關閉並上了鎖。順手把鑰匙丟進了岷江,鑰匙馬上化成了一坨鵝卵石。
誰若想進入神仙洞裡取寶,需要用鵝卵石做鑰匙,並口唸咒語,才能開啟神仙洞的門。
過了若干年,青峰山下的田壩裡,有一坨從岷江河灘上掏出來的大鵝卵石,隨便丟在地上,沒人把它當回事。
老鄉耙田時常常用來壓耙,隨用隨拿,不用就丟棄在路邊,誰也不覺得這個石頭有何特別。
有一天,村民李老三正在耙田,一個外地人站在田坎上,望著那坨鵝卵石出神。
李老三問道:“老鄉,你看啥子嘛?”
外地人問道:“哥子,你那塊壓耙的鵝卵石賣不賣?”
李老三覺得奇怪,這人是不是發癲了?竟然要買那坨毫不起眼的鵝卵石?
便隨口答道:“只要哥子肯出好價錢,啷個不賣呢?”外地人忙從身上摸出三個銀元遞給他。
李老三收了錢,心裡卻犯了嘀咕,莫非這塊貌不驚人的石頭是啥寶貝?
他想要探聽明白,就把外地人請到家裡吃飯,設法用酒將他灌醉。外地人酒後講胡話,竟吐出了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