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涵子走後,明鏡道長向樓下眾茶客說道:“你們聽錯了,智涵子沒在這裡。”
智涵子離開中江縣城,徑直去成都青羊宮掛單幫道。
成都青羊宮外,已經恢復了往日的喧囂。
這幾天,宮門外又擺起了武術擂臺。
看到很多人拿到了打擂的金獎章,智涵子的徒弟鄒索益在青羊宮內坐不住了。
鄒索益向師父請示,準備上擂臺去“打金章”。
智涵子想了一下,對徒弟道:“我坐在這裡,你若能摸到我的耳朵,便可以上擂臺。”
說罷,智涵子盤足端坐,閉目養神,讓鄒索益來摸耳朵。
鄒索益真的伸手去摸,可是任憑他從哪個方向出手,明明伸手便可摸到,但卻次次落了空,始終沾不到師父的耳邊。
智涵子最後告誡徒弟道:
“怎麼樣?武海無涯,其深無底。山外青山樓外樓,天外有天啊!
中華大地,武林豪傑燦若星辰。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你何必要去逞個你強我弱,爭個誰輸誰贏呢?”
鄒索益聽後無地自容,心悅誠服地說道:“師父教誨,徒弟終生銘記。”
一天,妙音來青羊宮看望師兄,智涵子陪她到青羊宮對面的少城公園裡散步。
兩人走進公園大門,見一座高大的石碑拔地而起,雄踞在公園內,兩人走到石碑前仔細觀賞。
列位看官,中華民國成立後的第二年,成都市政府將原來的八旗少城改造成了人民公園。
為了紀念四川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在公園內修建了一座高大古樸的保路紀念碑。
紀念碑的設計和造型,繼承了我國碑塔建築藝術的傳統。
由碑臺、碑座、碑身、碑首四部分組成。碑臺仿照鐵路月臺設計,碑座四面分別有鐵軌、訊號燈、火車頭等浮雕圖案。
碑身四面鑲嵌長條青石,請四位著名的書法家,在四塊長大的青石板上,分別用楷、草、行、隸體手書,並雕刻“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
智涵子站在莊嚴典雅的紀念碑下面,心潮起伏,思緒飛揚。
他彷彿看到了二十萬保路同志軍,奮不顧身,英勇戰鬥的場景。
彷彿看到了侯寶齋、廖春雷、劉英俊、李叫花和劉自強等死難烈士,正在衝向敵人的陣地,奮勇搏殺,直到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他耳邊彷彿響起了民國大總統孫中山,對四川保路運動的評價:
“若沒有四川保路同志會的起義,武昌起義或者要推遲一年半載……”
孫中山在《祭蜀中死難諸烈士文》中,稱讚四川人民對推翻封建專制,建立民主共和:
“……實力民國,厥功尤多。岷江泱泱,蜀水峨峨,奔放磅礴,礴江千嶽,俊哲挺生,厥為世率!”
是的,四川保路運動發生後,湖北新軍被多次抽調入川,造成了武漢軍力空虛。
給武昌革命黨人的武裝起義,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時機,為清王朝在全國的滅亡敲響了喪鐘。
四川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粉碎了美、英、法、德四國掠奪川漢鐵路的陰謀。
它猶如炸響辛亥革命的一聲驚雷,喚起了全國民眾的覺醒,徹底動搖了清廷統治者的根基。
保路運動成為辛亥革命的先導,其歷史功績不可磨滅。
智涵子想到這裡,和妙音一起去草叢中,各自採摘了一束鮮花,輕輕放在紀念碑底座前。
妙音在地上撿起一個瓦片,在底座上寫下廖春雷、劉自強、李叫花、廖么妹和曾羅漢等烈士的名字。
最後,智涵子和妙音對著紀念碑,恭恭敬敬地鞠了三個躬,然後轉身離開。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