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unes1.0版本已經開發完畢,只等著iPrisiPod出來後,做一下適配開發就可以。
不過,在這之前,可以把市面上主流的一些MP3都買來做一下開發測試,看看iTunes是不是能相容這些硬體。
這個工作量也不小,夠比爾·金凱德和傑夫·羅賓他們忙活一陣了。
不過這個工作,也不值得所有人都撲在上面。
比爾·金凱德和傑夫·羅賓還需要分出一個團隊,繼續開發iTunes2.0版本。
對於iTunes2.0,陸澤也早有思考。除了1.0版本的功能之外,陸澤打算再增加兩個碾壓其它兩個播放器的功能。
其中一個,就是均衡器(EQ)功能。
均衡器,原指一種可以分別調節各種頻率成分電訊號放大量的裝置,後來被模擬到了音訊播放軟體中,就是一個調節不同頻段音量的玩意。
這個功能,靈感就源自於專業的聲學人士用均衡器對聲音進行微調以追求極致的聲音體驗。
透過均衡器,對有些頻段做音量提升,有些頻段做音量衰減。在某種合理調節頻率的情況下,選擇一個合適的引數,聽歌會變成一種享受!
當然了,這個功能對於聲學小白來說,肯定是有極高的使用門檻。
但是沒關係,在均衡器裡面可以預設一些常規的EQ設定方案。
流行、舞曲、藍調、古典、爵士、搖滾、鄉村、電子樂等,這些預設音效可以傻瓜式的一鍵切換。
這樣小白使用者在聽不同音樂的時候,可以輕鬆切換不同的EQ聲效以獲得極致的聽歌享受。
別看這個功能在以後不算什麼,每個播放器都基本都自帶這個功能。甚至在十幾年後無損音訊檔案越來越多,均衡器甚至都很少有人會去使用。
但是放到現在,數字音樂發展初期,尤其是低端音訊播放裝置普遍音效不咋滴的情況下,均衡器的作用就大多了。
以後的標配甚至是低配,放到今天就是頂配或奢華享受。
所以只要推出均衡器功能,iTunes2.0版本又能贏在起跑線上,成為第一個自帶音效控制的音樂播放軟體。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雖然可能被夾,但真的吃到嘴裡,也能享受到最大的紅利。
如果只有簡單的均衡器功能也就算了,陸澤的計劃遠不止於此。
iTunes軟體的均衡器,支援使用者上傳聲效預設方案功能。一些聲學專業人士或是耳朵有天賦的使用者,可以根據音箱或耳機的品牌,上傳某首歌的特定音效。
對於上傳的使用者,一旦方案被採納,則會收到麒麟公司一定的獎勵。
或是積分,或是現金,總之就是鼓勵使用者上傳更多的微調預設方案。
當每首歌都有對應的EQ預設方案,且還能根據耳機和音響的品牌型號自動匹配音效的時候,iTunes2.0這款軟體積累的優勢將不是其它任何一款軟體可比。
是不是以為只做到這步就夠了?
不,還遠遠不夠。
這些音效設定以及使用者喜好的資料,都將成為【麒麟聲學】的研究素材。
隨著電腦和聲音播放裝置的進步,iTunes每一年都可以源源不斷地帶來更多更新的音樂、歌曲的聲效大資料。
未來【麒麟聲學】就可以用這些大資料為基礎,研發相關的智慧聲效技術。
等到音樂手機和無線藍芽耳機來臨的年代,才是【麒麟聲學】真正發揮出威力的時候。
也只有進入智慧行動網路時代,智慧音效才能最廣泛被運用。
別看隨著軟硬體及網路頻寬的發展,數字音樂遲早以後會進入無損音訊時代,但頂級的聲學技術永遠都有巨大的價值。
這才是陸澤設想的長遠佈局,也是他未來為iTunes,為【麒麟科技】構建的護城河。
市場瞬息萬變,一定要建立自己的護城河,才能不怕任何競爭。
而對於企業來說,最好的護城河就是多年積累的優質內容和極致的獨門技術。
每首歌、每段音樂都有完美的EQ預設方案,都有相應的聲效設定,這就是不斷積累的優質內容。
而用這些方案資料研發出的智慧聲效技術,就是幾乎不可能複製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