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種稻對老情剩盟主說:
我是不會要票的,因為我若開口要票,那等來的十有八九不是票票,而是從四面八方飛過來的板磚。所以,你的那一千多票,註定是要石沉大海,連一絲浪花也濺不起的了。
只是你既如此大氣,我又為甚不能!
從即日起,本書進入雙更。
--
教小艾薇識字。
繼“立世”、“遊世”、“經世”這個最基本的大框架之後,對於天地萬物、人生萬狀的描寫描繪,自是在方天的安排下,逐步展開。不過這些,自是小艾薇所不知道的了。
別說她了,就是好奇地跟著一起又當了回識字小學徒的沙迦及塞勒等人,也都是絕不知道的。
方天自沒有前世華夏傳說中造字的那位蒼頡一樣大能,但在教人識字上,他是大師。
不是他先天大能,而是他站在前世無數大能的肩膀上。
前世之中國,古稱華夏。
何謂華?何謂夏?歷來有著不一樣的說法,眾說紛芸,難以定論。但是不論觀點怎麼流轉變化,在方天看來,有一點核心是絕對難以抹滅的,那就是數千年來,人們對於文字、文化和文明的追求。
這種追求,從未停止。
華夏即文化,華夏即文明。
任何一個追求著文化和文明的人,都可以自稱是華夏人,不論他居住在哪塊土地上,不論他身上流淌著什麼樣的血液。
一人所在,即一人之華夏,一群所在,即一群之華夏。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這句出自《論語》中的話,方天前世第一次讀到的時候,竟莫名其妙地有了一種想要流淚的感覺。
到了現在才知得。那是湧發自心底的感動。
身而為人,就該是這樣的自重。
不論是地獄,還是天堂,當我走過的時候。便有陽光。不論是哭著,還是笑著,當我抬起頭來,呈現在腳下的,只會是希望。
正是這種嚮往。正是這種堅強,才使人類從那遠古的蠻荒,一步步走向光芒萬丈。
這是人世偉力。
這是天地洪流。
隨著前世今生的交融,隨著修行之路的拓展,定下心來的方天,漸漸看到了這偉力,漸漸感受到了這洪流。
哪怕握在手裡的只是一絲,今時今日的方天,也能坦然堅定地對自己說:我可以,我能!
這種心識的確立。帶來的是前世種種,盡為今用。
而前世,方天接觸過的、欣賞過的,那些華夏先民對文字、對文化、對教育的追求和成就,又豈是凡凡?隨便拿出一點,放在這個世界,便是一種超越了這些土著所能望想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