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方天的前世,漢語裡有個詞,叫“呻吟”。
呻吟是什麼意思呢?方天沒有查過大辭典,不知道它的具體釋意,但其大概意思卻是知道的,估計大多數人也都知道,因為這個詞太常見了,比如說,無病呻吟。
沒有病嘴裡還要亂哼哼,那肯定不是疼的,不是疼又是因為什麼呢?
一個人,吃飽了,喝足了,朝床上一躺,然後還可以用手在肚子上揉揉,一種幸福美滿的感覺就油然而生,再然後,就滿足地……
滿足地“呻吟”一聲。
一個人,被家長、老師、上司、老闆等等壓迫壓榨得狠了,心情悶悶地,又沒法表達出來,於是時不時地就會哼哼那麼兩聲。
這哼哼,也叫“呻吟”。
一個人,不,這次是兩個人了,“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話說,為什麼要約在黃昏之後呢?
總之,兩個人見面了,見面時,一個快速地迎上去,一個同樣快速地飛奔過來,然後,四臂交錯,身體相疊,天地開始旋轉,再然後,兩個人同時滿足地……
“呻吟”一聲。
此等種種情況,還可以列出很多,但由於方天所在的南域不久即將迎來暴雨氾濫的雨季,就不多列了,以防山體滑坡。
不過,由此已經可以知道,“呻吟”是一種情緒的表達。
疼痛了,快樂了,或者既疼痛又快樂了,都可以呻吟,也都會自然而然地呻吟。
而從大的層面來說,人類所有的情緒,其實都可以用這三種來表達,因此,也可以說,“呻吟”。是所有人的一種共性,古時流行,後世一樣流行,方天時代的網路上。“啊啊啊啊啊!!!!!”
這樣一個表達,就是典型的“呻吟”,明明字裡行間什麼內容都沒有,但是其實也什麼都有了,可以是疼痛。可以是快樂,也可以是既疼痛又快樂。
總之,可以表達發言者想要表達的一切情緒。
呻吟既然是一種共性,那就有了流通的基礎。所以不管是“啊!”,還是“啊啊!”,還是“啊啊啊!”,或者是“啊啊啊啊!”,又或者是“啊啊啊啊啊!”,許多時候,都會激起觀看者一種微妙而莫名的情緒。
也因此。方天前世時的網路上,以“啊!”為基本句式的呻吟,不勝列舉。不管是什麼論壇,不管是什麼貼子,在主題或者回復,尤其是回覆中,太多太多時候,都可以看到這樣的呻吟。
但是隻停留在這種層次上顯然是不行的。
孔夫子說:“你這是垃圾!”
在下了結論之後,就是給出解釋。——孔夫子雖然崇尚以牙還牙,以血還血。是個典型的暴力男,但是一般情況下,還是很願意“以理服人”的,在這一招沒用之後。才會考慮進入另一種程式。
孔夫子接下來便解釋道:“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像這種要文采沒文采、要內容沒內容、要個性沒個性、要多空洞有多空洞、要多蒼白有多蒼白的東西……天天發這種東西,你也好意思說自己是八零後、九零後、零零後?我呸!你就一還沒開化的原始人!”
然後,在這種觀點的影響下,原始人的呻吟就慢慢地開始走向內容化、文采化了。
比如說,“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比如說,“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
比如說,“門對鶴溪流水,雲連雁宕仙家。誰解幽人幽意,慣看山鳥山花。”
比如說,“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