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始終是要自己走的。
對於修者來說,就更是如此。
某人不久前才剛有所得,說,知道和領悟不是一回事,完全不是一回事!
就像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努力和奮鬥是好的,最起碼,對於其人生是有益的,但“知道”了,又如何呢?
答案是,該如何,還是如何。
真正會努力、會奮鬥的,會從身到心都迸發出昂揚鬥志的,始終都只是那麼一些。——那些“領悟”了的人。
某人的前世,華夏古代,一個叫韓信的人,上街打醬油,終果被小痞子羞辱了,讓韓信抱成圈從其胯下圈過去,然後,韓信就圈過去了。
後來者已經難以知道在這件事的發展過程中,有沒有觀眾,以及有多少觀眾。
但想來,應該是有的吧,或許還不少。
這些人,大多數在憎惡那些小痞子和些微同情韓信的同時,必然也會在心裡對這某韓不屑著。——真尼瑪是個膽小鬼啊!活該被羞辱。
韓信卻經過這件事,忽然間,“領悟”了,然後對自己說,要努力,要奮鬥。
這種領悟,刻骨銘心,至少在當時是這樣的,至於以後會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衰退以至完全消失,那要看個人。
如果沒有這件事的發生,在此前或者此後,韓信的父親或者老師長輩什麼的,天天在他身邊耳提面命,對他說:“信娃子,你要努力,要奮鬥啊!不然將來,很容易吃虧的啊!說不定街上的那些小癟三,都能隨便欺負你。”
“信娃子”估計只會在心裡說:“老傢伙,整天嘰嘰歪歪的,靠,嫌不嫌煩啊!”
說老傢伙還是客氣的,如果脾氣稍微差點的。估計直接就會用“該死的老傢伙、老不死”等之類的招呼上了。
就是這般。
只有知道沒有領悟的人生,難以向前邁出哪怕是最基本的一步,只會一直都在順水飄流或者說隨波逐流著。——這也是許多時候長輩與晚輩之間代溝的由來。
上一輩透過漫長的人生和歲月沉澱出來的領悟,當其想把這種領悟傳遞給下一輩的時候。下一輩能夠接收到的,卻最多也只是知識和經驗。
換言之,也就是“知道”。
而“知道”這種東西,對於人生而言,大多數以至絕大多數時候。無關痛癢,甚至於是陳舊的、過時的、累贅的。
如果用某人前世的一種事物來形容的話,那就是長輩想把電腦裡的一個檔案複製給晚輩,但是晚輩能夠接收到的,卻只是這個檔案的快捷方式。
檔案的本體,沒法複製。
也因此,只有虛影而無實在的快捷方式,一點用處都沒用,晚輩如果接收得多了,只會將其扔進垃圾筒。或者說回收站。也就是所謂的“左耳進,右耳出”。
長輩如果堪不破此中關節,會覺得受傷,會嘆息,會覺得此子不堪造就。
但是其實,就這麼一回事罷了。
長輩沒有錯。
晚輩也沒有錯。
錯的是這個世界。——為什麼在真實的世界中,“領悟”這種東西的傳承,無法像電腦中的檔案複製一樣,實現100%地無差錯無縮水傳遞呢?
其實,換個角度來看。這也是真實世界的一種平衡和保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