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百二十九章 炎黃城戰略

方天前世有句話,叫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這話,直到方天來的那個時代,也仍然適用,甚至於越來越適用,而且也必將繼續地適用下去。——這話,也昭示了經濟領域中的一個重要原則,即地理優勢原則。

一個人住在湖海邊,只要弄條小漁船,就能去湖海中捕魚,而那捕來的魚,到附近市場一賣,就是錢。

住在內陸的人,就沒這個辦法了,只能乾瞪眼。

地廣人稀之域,一家經常能分到好幾百畝地,而往這些地上隨便種點東西,哪怕是不需要怎麼管理的土豆薯芋之類,每年收穫之後,也是一筆不菲的經濟來源。

而住在地少人多之域的人,就沒這個福利了,人均畝把甚至連一畝都不到,看到人家的這情況,只能幹羨慕。

至於連寸土都沒有的城市居民,就更不用說了,哪怕是想種幾行小蔥,都找不到地方。

這是地理因素。

而佔有地理優勢,基本上,也就站在了不敗之地,或者說,已經具備了最根本的也是最基礎的第一個有利條件。

但是地理因素不是全部。

前世,方天見過身在大山,傍著無盡的山中寶藏,卻不能轉化為分毫經濟利益的情況。

許多原生態或者說完全地綠色無汙染的山貨,比如說各種山果之類,每到秋後成熟,當地之人只是任其零落,除了山中動物,無人進去拾取。

不是不知道這東西能賣錢,而是交通實在不便。

而除去了人工費之後,終於來到了外間的這些山貨,卻已再無任何價格優勢。——哪怕這些山貨本身一錢不需。

更有個例子,方天有個朋友,開了個小淘寶店,把家裡自種的一些農產品掛到淘寶上賣。如香米小米黃豆黑豆以及花生山藥芝麻幹菇什麼的,因為東西實在是地道,所以在一些小圈子裡還是相當有名氣的,不少買家買這類東西。就專認他家。

但就算有這些識貨買家捧場,其生意也始終是不溫不火的。

原因倒不是因為產量低。產量再低,只要出貨量高,也有太多的辦法可想,比如說承包土地。擴大種植面積,又比如說從周邊種植戶中收貨。

根本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其家離最近的縣城也有百十里遠,而那縣城之中,也沒有任何一家快遞,惟一的物流,就是郵政。

所以在他家下單,最遲要等一週,才會發貨。這位仁兄都是一週才開車跑一趟縣城的,若一天一趟。不說油費什麼的劃不划得來,就說人,累也得給累死了。

因此老顧客經常都是週五週六才下單,早了,下也白下。

發貨慢,是其一。

東西必須透過郵政傳送出去,而郵政的郵費及速度……

這是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