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六十一章 江南可採蓮

很久很久以前,一個叫郭靖的傻小子結識了一個翹家出走的叛逆少女,然後這個傻小子的人生命運從此便徹底改變,從一個未來的“傻大個”,轉向了一代宗師。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傻不要緊,機遇最重要。——

你再傻,能傻得過郭宗師麼?就那樣,人家還說他是大器晚成,大才若廢,大智若愚,大什麼那什麼……

你再傻,成功了,照樣也有人會這麼說你。傻得越厲害,越是大智若愚。

少女的父親是絕代高人,蓋世大宗師,但少女為她的靖哥哥謀取成功之路時,藉助的卻並不是其父親,而是另外一位同樣極其了不起的豪俠怪傑。

而這位少女所用的手段,便是“美食”。

比如“二十四橋明月夜”,比如“玉笛誰家聽落梅”,又比如“炒白菜、蒸豆腐、燉雞蛋、白切肉”。

當年初見此故事,方天為其所動,卻也只以為這些只是家言。

當不得真的。

後來,當他不小心誤入歧途,漸漸走上“美食家”這條不歸路的時候,縱然只是不入流的美食家,但也漸漸明白和見識了,現實比更精彩,而且,要精彩得多。

華夏飲食,以不同區域,劃分為不同菜系,這些系別,最開始是由地理因素造成的。

不同的地理,造就不同的生態,以致於飲食的原料擇取方面,就是天差地遠,無法相類。一個山區的,一個平原的,一個海邊的,怎麼吃,也吃不到一塊兒去。

據說有湖南人到上海,第一天就叫娘,“唉呀。媽呀,這裡怎麼連辣椒都是甜的?”

然後,不同的地理,不同的水土。不同的氣候,不同的發展,總之,許許多多的不同,就造就了人的心思與欣賞趣味上的不同。

反映在飲食的烹飪上。有的崇尚簡單,有的欣賞繁麗,有的喜清淡,有的嗜酸鹹,有的講究鮮嫩,不鮮不嫩不入口,有的明明是鮮嫩之物,卻偏偏要把它曬乾了、醃製了甚至是放腐了再吃。

地大物博,歲月沉澱,有心的創造。以及無心的遇合,種種因素積累匯聚之下,使得華夏飲食乃至美食,成了一個真正的大世界。

前世,若說華夏美食天下第一,可能會有人有些疑慮,或者本能地感覺不太贊同。

但若華夏美食自居第二,則絕無任何它家,敢說是第一。

這一點,不容置疑。

天南地北。形形色色,麻辣酸鹹,甜膩清淡,在種種或嫩或老或鮮或腐或繁或簡或巧或工的大世界中。總有一種或那麼幾種,以至於一批,是你喜歡的。

只要你是地球人,有著“人”應該有的品味和舌頭。

不過話又說回來,隨著那個世界大工業化的推進,美食這種嚴重依賴自然生態的體系。就算談不上折毀,但其實也崩潰得差不多了。

會不會有一天,徹底成為“絕響”,實未可知。

城令府中,還是沙迦、方天、伯倫、小loli四人在座。

對於接下來的事情,沙迦和小loli那自然是絕對期待的,伯倫卻有些不解。之前,經沙迦的一番動作,他們每天吃的已經是極其美味了,還能更好?

就算更好,也不可能好到哪裡去吧?

作為一名高位法師,偶作烹調事,自然不會如一般廚師那樣,挽袖圍裙,淨手執刀,然後洗洗擇擇,砍砍切切,再然後翻翻炒炒,叮叮噹噹。

方天只是和其他三人一般,悠閒坐著,連手都沒有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