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家,通常也是獵奇者,或探險家,最次的,也是揹包客。
但既說是“通常”,那就肯定有不“通常”的時候。
前世,方天所接觸的美食圈中,一位專業級但相對而言比較宅的美食家,一次心血來潮,搞了一次野外體驗,然後不知是準備不周,還是所託非人,總之,杯具誕生,餓著了。
餓慘了!
結果僥倖脫險回返之後,這位真心專業級的美食家,家中常備的,卻是饅頭。
很多很多的饅頭。
通常連吃三天都吃不完的饅頭。
“在捱餓的第一天,我腦子裡想了很多很多美食,越想越餓,越想越流口水。第二天,吃了烤魚,吃了烤蠍子,吃了烤地蟲,口水是不流了,但滿嘴都是怪味,怎麼用水漱口都不管用的怪味。”
“到了晚上,肚裡空空,一嘴怪味,也沒有什麼興致再想那些好吃的了,我想起了饅頭,熱氣騰騰的饅頭。那應該是天下最好的東西了!”
“回來之後,你知不知道,我什麼其它東西都沒就,就吃饅頭,一連吃了整整十個的大饅頭!”
“後來的事(指家中常備饅頭,大量饅頭),你也知道了。不這樣,我就覺得磣得慌,餓!肚子吃得再飽,還是感覺身體空空的,不踏實!”
想及此事,方天感覺前世這位美食家,有了這樣的經歷,若再有適當的機會,是很容易從“專業級”蛻變為“大家級”或者說“大師級”的。
因為美食,說到底還是飲食的延伸。
其最根本的內涵,還是源於身體的需要。身體需要,才會告訴你,一種東西美味或不美味。
種種千奇百怪的美食,說到底,不過是繁花錦繡。
認識到饅頭最香,才算是腳踏實地。
然後。在這個基礎上發展出來的美食譜系,才最樸實,也最華麗。
在“叫花雞”被三人三下五除二消滅了之後,方天心念一動。桌上多了兩盆水。
一盆是漱口用的,三人全都是滿嘴的油。
一盆是洗手用的,三人同樣是滿手的油。
漱過口,洗過手,清清爽爽之後。方天接著便上了第二道美食,也是清清爽爽的美食。剛才是濃烈,現在同樣需回覆清淡一些。
不過,轉變也不需太強烈了,這一道,既是清淡,也是濃香。
主料是青蘑,配料則是筍油。
青蘑就是“清香”的那種,一個人如果吃這種東西,嗯。只吃這一樣,只會越吃越餓,肚子吃飽了,飽到不能再飽,身體卻還會告訴你,“餓,非常餓!”
因為它對身體造成的效果,不是加,而是減。前世的什麼高血壓高血脂又或關節炎等,就需要常吃這種型別的東西。
筍油。則是素中葷,明明是取自看似極寡淡之物,卻濃香撲鼻。
這一道菜,就青蘑、筍油以及精鹽。方天沒有用他的嗅覺神通往其中新增任何其它配料,但就這三味料,在烹製“恰到好處”之下,卻是讓人饞得不得了。
那種饞,是源自身體最本能的需要,與一個人是否喜好美食。完全無關。
換言之,一個廚者,也只有做到這一步,才能稱“家”。舍此而外,一切珍藏食譜及烹飪技巧,皆無甚足道。
在廚藝業已“技進乎道”的今天,方天認識的第一個道理,卻是返樸歸真。或許,應該反過來說,正因為返樸歸真,才能“技進乎道”吧。
就這般,或濃烈,或清淡,或濃烈與清淡夾雜,方天一道道菜地上。
這上的,簡直不是菜譜,而是樂譜。
如果說方天是在奏一首美食之樂,那對於沙迦、伯倫、小loli三人來說,就是在享受一首生命的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