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那大神的手段,有他那樣的技術,不可能到現在還默默無聞,這麼說,他是真被人弄死了吧?
還有,那傢伙,不是隋侯之珠最後的一位主人吧?要不然怎麼他的經歷在系統之內這麼清晰?
陳文哲可不想重蹈覆轍,就算這一次學到了真正騙人......真正可以讓輕鬆發家致富的技藝,他也不打算這麼做。
“人還是得走正道!”
下了決定,陳文哲立即感覺一身輕鬆。
再次梳理了一下獲得的傳承,這一次,作假的手段,可以說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水平。
沒有失傳的工藝,只有失傳的需求。
一種玩藝兒不論做得多精,只要沒人買,肯定斷香火。
如果又出來市場了,不管過了幾世幾劫,照樣做出來。
很多人認為今不如昔,舊的永遠比新的好。
其實人們喜歡舊東西,是因為懷念那無法挽回的青春,找一個逝水年華的證據而已。
舊,本身就是一種審美價值。
但這與技術無關,並不是新東西的工藝,就不如舊的。
如果真的一代不如一代,人類早退化成猴子了。
陳文哲算是看出來了,他學到的技能,越是距離現代社會近,學到的東西就越多。
比如,他學到的嘉慶青花,就直接學成了乾隆青花,而且其中還涉及到了明代之前的青花。
現在,他學到了一個現代造假高手的全部手藝,這可不止是熱接工藝,這一次傳承涉及到的技藝可就多了。
首先是燒窯,這是熱接的關鍵點。
未來的技術可能超過現在,但是現在肯定遠超過去。
比如燒窯的溫度,最高到1400度。
瓷器在窯裡,每升高一度,會產生什麼變化,現在的人已經瞭如指掌,並且基本能控制。
過去呢?一百年以前,一半靠經驗,一半靠運氣。
那時不但沒有溫度計,甚至沒有溫度這個概念,古漢語裡都沒有“溫度”這個詞。
現在每種瓷器的化學成分和作用,都分析的透透的,有陶瓷研究所,有陶瓷大學。
過去呢?瓷工連字都不認識。
這一次陳文哲可算是學到了,控制溫度,原來這麼重要。
當然,原來他也有這方面的經驗,也是來自燒窯,只不過,那就是經驗,沒有細化成資料。
這一次不同了,從那位大神的經驗之中,陳文哲掌握了熱接的所有溫度,這真可謂如虎添翼。
這也是系統警告他的原因,這門手藝,要是用邪了,危害還真不小。
不過,陳文哲還是認為,系統就是不正經,要是正經系統,乾脆不讓他學不就完了?
比如這一次,教的都是什麼玩意?
真身假底,假身真底。
這是是瓷器市場中,比較高明的一種造假方式。
這種方式不像其它造假,按照真品去模仿,去抄襲。
而是用部分真的瓷器碎片,加上假瓷。
二者相結合,真中有假,假中有真,假假真真,讓人捉摸不透。
說實話,這種技術在古玩行裡十分常見,圈裡人管這叫“移花接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