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之前,瓷窯燒製瓷器,其實都是低溫瓷,因為沒有發現麻倉土和高嶺土。
只有把這兩種土,摻入了瓷石當中,才會讓器胎變硬。
這也是到了元代,才能燒製各種大型精美瓷器的原因。
在宋代,參入了紫金土,也有這種作用,只不過紫金土對於瓷器的外在表現,影響太大了。
隨著紫金土摻入的數量增加,器胎內部含有的鐵元素增加,各種變化都出現了,紫口鐵足也是這麼來的。
對於製作壺類器具,陳文哲有著很成熟的經驗,不過,這不是茶壺,而是酒壺。
可是,觸類旁通之下,跟製作茶壺,也沒有什麼區別。
只不過,相比水平壺的大師級工藝,他製作執壺的工藝,最多也就達到專家(專精)級。
這是有器型決定的,他從來沒有製作過的壺類,自然不可能一下就達到大師級。
不過,陳文哲猜測,他要多練習幾次,沒準各種壺類的製作工藝,都可以晉升到大師級。
畢竟,他現在有著大師級的水平壺製作工藝,還有著其他各種茶壺專精級的工藝。
所以,現在製作起執壺,也沒有什麼難度。
而在製作執壺器身,特別是肩頸之時,他的拉胚技術,也可以利用起來。
各種技能融合在一起,讓陳文哲製作一件美人執壺,並沒有什麼難度。
其實,這件美人執壺最大的難度,反而是和泥。
因為不止是執壺的肩頸需要強度,壺把、壺嘴,也都需要極高的強度,要不然細長的壺嘴和壺把,根本就支撐不住,一拿就斷。
制壺,陳文哲的速度是很快的。
而且制壺,還不用動不動就晾曬。
所以,陳文哲一氣呵成,直接把這件美人執壺,製作了出來。
接下來才是晾曬了,再就是上釉,入窯。
釉料,陳文哲也不打算弄得太麻煩,就弄月白釉。
這是最簡單的一種釉料,使用紫金土稍微調和,讓胎中含有的鐵保持在百分之二左右,就可以調製出月白釉。
紫金土中所含的鐵,可以使釉色發生改變。
在胎體含鐵量一定的情況下,釉色會隨和含鐵量的增加而加深。
於是就有了,月白、粉青、梅子青等不同的釉色。
另外紫金土中的鹼性成分,還可以降低釉料的流動性,讓燒製厚釉青瓷成為可能。
就這樣,薄胎厚釉,就可以做到。
整個過程,陳文哲都沒有避人,所以,想要看的,都可以看到。
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有人錄影了。
至於能不能透過錄影,找出月白釉的配方比例,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這東西,差之毫釐失之千里,要不然也不會被人稱之為秘方了。
“陳師兄真厲害!”這是看不懂的,就知道厲害。
“陳師兄真牛叉!”這是文化水平都不行的,就只能一句牛叉行天下!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