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三十八章7400萬(500月票加更,求月票)

琺琅彩瓷的裝飾工藝,即琺琅彩,也稱為瓷胎畫琺琅,是專為清代宮廷御用而特製的一種精細彩繪瓷器。

只要東西對,這種東西就肯定是宮廷御製。

這種等級的珍品,部分也用於犒賞功臣。

所以,只要是清宮御製,這東西就絕對便宜不了。

到了現在,能夠發現的清宮御製琺琅彩瓷,都賣出了個天價。

之所以能夠賣出天價,一方面是清宮的御用品,另外一個就是它的製作,真的是精益求精,美奐美輪!

據清宮造辦處的文獻檔案記載,琺琅彩瓷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辦處琺琅作的匠師,將銅胎畫琺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制的新瓷器品種。

琺琅彩盛於雍正、乾隆年間,屬宮廷壟斷的工藝珍品。

所需白瓷胎,由景鎮御窯廠特製,解運至京後,在清宮造辦處彩繪、彩燒。

所需圖式,由造辦處如意館擬稿,經皇帝欽定,由宮廷畫家依樣畫到瓷器上。

琺琅彩瓷創燒於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時盛行。

清代後期仍有少量燒製,但燒造場所已不在清宮中而移至景鎮。

初期琺琅彩是在胎體未上釉處先作地色,後畫花卉。

康熙朝琺琅彩瓷器多以藍、黃、紫紅、松石綠等色為地,以各色琺琅料描繪各種花卉紋,其色彩、繪畫、款式皆同於當時的銅胎畫琺琅。

康熙的琺琅彩瓷,大多作規矩寫生的西番蓮和纏枝牡丹,有花無鳥,顯得單調。

而雍正以花卉圖案居多,山水、人物也有。

當時尤為突出的是畫面上,配以相呼應的題詩。

雍正時這些題詩的書法極佳,並於題詩的引首、句後,配有朱文和白文的胭脂水或抹紅印章。

其印面文字,又往往與畫面,及題詩內容相配合。

如畫竹的用“彬然”、“君子”章;

畫山水的用“山高”、“水長”章;

畫梅花的用“先春章等。

琺琅彩瓷器可以說秉承了歷史上,中國陶瓷發展以來的各種優點,在拉胚、成型、畫工、用料、施釉、色彩、燒製的技術上,幾乎是最精湛的。

在乾隆時期,出現了很多極其優秀的陶瓷作品,但琺琅彩在製作程式和用料上,是其他眾多品種無法比擬的。

畫工也不是一般的窯工,而是皇宮裡面頂尖的專業畫師。

所以,這些器物可以代表當時最高的藝術水平,最高的工藝水準。

這隻小碗的時代特色,實在是太濃了,陳文哲不可能看錯,它就是康熙朝的清宮御製。

看到這裡,陳文哲放心了。

也就是在此時,陳文哲收到了一條資訊。

“13年的時候,一隻清康熙御製胭脂紅地琺琅彩蓮花盌,在香江拍賣會上,以7400萬港元成交!”

接著,陶教授又一連給他傳送了好幾條資訊。

其中有兩張照片,也是胭脂紅地琺琅彩蓮花盌,這就是那拍賣了7400萬的珍品。

陳文哲仔細檢視照片,發現跟他這一件,還是有點差別的。

不過,差別很小,甚至可以說是沒有多少差別。

陳文哲之所以看出差別,是因為他有著大師級的彩繪工藝,所以,他能夠透過小碗上的蓮花,看出細微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