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件瓷器,透過胎骨、器型、釉色、色彩、裝飾、款識、光澤等要素,都能顯示出瓷器的製作工藝之美。
而這些瓷片,就把每一件瓷器上,最精彩的一部分,展示了出來。
這些雖然都是碎瓷片,但是每一片上面,都有著人物、花鳥、山水、動物、書法等圖案。
這些瓷片,猛然一看,不僅具有藝術情趣,還能反映出一些歷史資訊,具有較大的想象空間。
比如看著有點眼熟的月下追韓信?鬼谷子下山圖?還有那個大大的天字?
不得不說,做什麼,只要做專業了,就比較牛逼。
就像眼前的這位,弄得所有瓷片,都有點故事。
漁樵耕讀、攜琴訪友,元宵觀燈、清明踏青等圖案,使古時的民風習俗躍然“瓷”上,這本身便是一種美。
可惜不是名窯出品,越是名窯、名品瓷片,這種美的含量越大,品位越高,價值自然也就上去了。
碎瓷片雖然說由於價值相對較低,市場上的古瓷片贗品比較少,但一些假冒名窯名品的貨色,也不少見,特別是在這個專業的碎瓷市場之中。
因此,收藏古瓷片一定要小心謹慎,不可大意。
就像現在的曹慶春他們,就差不多要掉進坑裡了。
在這裡,功利心太重,就肯定要上當受騙。
這座市場不大,只要有心,很容易就能看到陳文哲。
所以,當陳文哲搖著頭,放下編織袋的時候,曹慶春他們也找了過來。
陳文哲也正好脫身,這些老狐狸,用一些不值錢的民窯瓷片釣魚,這是篩選客戶。
他們其實就喜歡像陳文哲這樣的年輕人,懂一點,但是限於年齡、閱歷,又不可能是專家,這種人最好騙。
可惜,陳文哲吞下了魚餌,卻把魚鉤吐了出來。
他拿著那塊牡丹粉彩瓷片,果斷轉身離開,根本就沒給那位老大爺機會。
他弄得那些東西,算是高仿瓷片,但是對於陳文哲這個做舊的高手來說,還是差了點火候。
甚至他看了一眼就知道,那是用鍋底灰加水煮的,只不過是用了心,煮了之後,還埋在地下一段時間,上了點土鏽、水鏽。
這樣做出來的碎瓷片,看著有老化的痕跡,又有了泥腥味,猛然一看,還真以為是好東西,可惜,陳文哲是行家,不會上當。
“怎麼回事?”
“那邊出現了一些好瓷片,但是我們看不準。”
“什麼好瓷片?不會是汝、官、哥、定、鈞吧?”陳文哲開玩笑的道。
剛才他看的那些,還有元青花、天字罐呢!
他這麼一說,三個人都不說話了。
最後還是李金鯉有點不好意思的道:“還真是,有一塊汝瓷!”
陳文哲不想說話了,他來之前,說的話可是很重,特別是針對殘破爛幫的那些傢伙,都差不多是在那人了,可他們怎麼就不長點心呢?
“購藏瓷片,一定要清楚兩件事,一是不要想著升值,二是不要想著撿漏,瓷片市場上,很難撿漏,因為人家可以透過胎釉的斷面,很輕易鑑定出是什麼時期的作品。”
“知道啊,所以才拉上你過去看看。”曹慶春憨憨的道。
“精明人!”陳文哲可不會被他的外表騙了,這位東北大哥最擅長扮豬吃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