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一十四章有棗沒棗打了三竿

而陳文哲對於青瓷,可以說有著很深的認識。

加上官窯的很多明顯特徵,他只是把東西拿到手,就知道,這東西是真品。

這可是太讓人意外了,他沒想到,有棗沒棗打了三竿,還真打下來了一顆千年靈棗。

對於這種青瓷,陳文哲太熟悉了。

拿在手中,感覺胎體細膩,看不到任何顆粒和斷裂的現象。

這東西手感極佳,沉甸甸的。

手感佳,就增加了瓷器的莊重感。

由於原料含鐵量較高,顏色為紫褐色。

這種北宋官窯瓷器,“胎為灰藍色,胎皮為灰紫色”。

碎瓷片可以看到內胎,所以各種特徵,看的很清楚。

就像先前的成化仿汝窯器,就是因為陳文哲能夠清晰的看到其內胎,才能不停地準確斷代。

要不然,依靠他猜來猜去的水平,很難斷定是什麼朝代的東西。

看內胎,這塊小兒巴掌大小的瓷片,胎質就很不錯,最起碼打磨的十分精細。

陳文哲知道,北宋官窯器成型過程中,胎體的各個部位全都切削整齊,坯胎也是精細打磨,沒有拉坯時出現的毛茬,也沒有切割時留下的刀痕。

再看釉面,這裡官窯器的特徵,就更加明顯了。

北宋官窯由於燒成良好,釉面光亮滋潤。

開大山相錯的紋片,有少數大片,能從器物的口沿,一直到足邊。

小片紋很文靜,圍繞著大片紋,疏散開來。

由於多次施釉,釉層中攢聚無數微小如珠的氣泡,這就是“聚沫攢珠”,這些小氣泡對光波有折光散射的作用。

這塊青瓷的釉層玻化良好,顯色很正,沒有妖豔的青綠色,也沒有新瓷漂浮的亮光,即一般人說的賊光。

南河地區的汝窯、鈞窯瓷器上的青釉,都帶有青色或粉青色,微微閃現彩濁現象,北宋官窯也是如此,達到接近美玉的藝術效果。

宋代的官窯、汝窯、龍泉窯均有這種特點,可以說是巧奪天工。

能夠拿到一塊官窯殘片,可以說是意外之喜。

這種東西出個高價,來個開門紅,陳文哲還是很願意的。

當然,證偽也是一定要做的,要知道官窯的仿品,也是比比皆是。

越是拿到可能的好東西,就越是要小心。

所以,剛才是看好,看到的都是這塊碎瓷片的優點。

而現在則是找茬,儘可能找出它的缺陷,而只要找到任何一點不對,就有可能是現代仿品。

不要以為就沒有人仿製碎瓷片,那是因為沒有足夠的利潤。

比如官窯碎片,價格就出乎很多人意料的高。

之前在澳的一場拍賣會上,一件北宋官窯古瓷片鑲白金項墜,就拍出了70多萬元的價格。

古瓷片鑲白金項墜,白金不是重點,在這裡也不值錢,最多也就幾萬塊,所以,真正有價值的還是其上的北宋官窯古瓷片。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