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五十七章再薅第一收藏羊毛

使不使用麻倉土,對於瓷器來說,區別還是很大的。

其他先不說,就說透光性,高嶺土相比麻倉土,就差的太多。

麻倉土瓷胎透光效能極好,夜間將25瓦的節能燈,放入壁厚達一厘米厚的瓶裡,也能透出“肉紅色”的光!

所以,元青花的鑑定,肉紅色的透視光,也可看作其特徵之一。

而其他瓷胎,絕無這一特徵,這就是區別。

沒有麻倉土,就算你再厲害的大師,也難以仿製宣德之前的元、明瓷器。

“既然七幾年的時候,可以找到一些麻倉土,那麼現在也肯定能找到一些,就看想不想付出足夠的代價。”

要知道,麻倉土開採地的面積可不小,礦坑更是眾多。

就算七五年收集過一批,現在他要去收集,沒準也還能找到一些呢。

萬一他運氣爆棚,重新找到了一座麻倉土的礦脈,那以後可就好玩了。

其實,這可不是他的妄想,因為當年開採麻倉土的場面,還是十分壯觀的。

明·王宗沐《陶書·砂土》記載:“陶土出新正都麻倉山,曰千戶坑、龍坑塢、高路坡、低路坡,為官土。土埴壚勻,有青黑縫、糖點、白玉、金星色。……麻倉官土一百斤值銀七分,淘淨泥五十斤,曝得乾土四十斤。”

從這裡看,出官土的地方,就不止一個,還有,陶土出新正都麻倉山。

麻倉在新正都,考新正都即今東埠地區以東。

高嶺山東北,麻倉尚保留明代的名稱。

現在證實,麻倉坑洞礦遺蹟走向,與花崗岩風化脈走向一致,所以現在的麻倉,就是元明高嶺土採掘故址。

有著明確的地點,有好處也有壞處。

好處是容易找到麻倉土舊礦坑,壞處是很難找到麻倉土,因為以前肯定有很多人去找過。

有明確的地方,讓他尋找一些可能存在的殘存礦脈,也許就找到了呢?

畢竟礦脈掩埋在地下,如果不把麻倉山全部翻一遍,誰能確定地下就一定沒有麻倉土殘存?

不過,現在他可沒時間出去浪。

要不然,他肯定最先去的就是長安,那邊還有一尊景雲鍾,等著他去摸一把呢!

整理好了東西,陳文哲想到今天下午要做什麼了。

今天突然得到了毛瓷的製作材料資訊,那麼今天他就再去淘一淘毛瓷。

那第一收藏,他早就想要再去光臨一遍,只不過,剛剛過去薅了羊毛,繼續過去,肯定要被打入黑名單。

所以,陳文哲打算趁著不忙,時間還不長,他的名氣還不大的時候,再過去薅薅羊毛。

想到就做,陳文哲稍微梳妝打扮,就變得讓他自己都有點認不出自己。

想了一下,又弄了一頂帽子戴上,再加上一幅眼鏡。

如果他真進入了黑名單,到時候他就整個塑膠假臉。

他還不信了,就現在的技術,還能透過他的體型,判斷出他是誰來?

再說,他現在肯定沒有那麼大的名氣,做這些準備也不過是為了以防萬一罷了。

果然,當他來到第一收藏之後,花費了八百塊,就順利的走了進去,根本就沒有人阻止。

當然,就算進來了,陳文哲也不會多加嘚瑟。

低調發財才是王道,就是不知道,先前被他薅了一把羊毛,現在這裡的毛瓷館之中,還有沒有真品。

如果沒有,那他就不客氣了,他肯定要去其他館藏之中尋找一下,最少也要賺回本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