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百四十二章工藝最值錢

要製作一件稱心如意的作品,要以嫻熟的拉坯技法為基礎,加之腦、手、腳等全身高度協調。

陳文哲動作熟練,碗胚製作自然就不難,但是他需要數量,所以,這一次陳文哲十分乾脆的弄出來了幾十個。

接下來是盤子,這個就需要一點技巧了,最起碼不能隨意拉和壓。

製作盤子,要先將一塊揉好的泥團,放在轉盤上。

轉動拉坯機,輕輕拍打泥團,把泥團儘量拍打在轉盤中心,並拍成上小下大的錐形。

接下來,用雙手沾水,潤滑泥錐表面起潤滑作用

左手以手掌根部,從泥錐下部外緣,向泥團中心施力,同時向上提動。

右手用併攏的四指至手掌,與左手相對向泥團中心施力,同時向上提動,雙手施力均勻,提升速度與轉盤轉動速度吻合。

泥錐拔高後,用雙手拇指按住泥柱頂端,整平柱頂。

這時雙肘固定在腿上,保持端正穩定。

右手側壓泥團,左手穩定泥團,同時將泥團向轉盤中心推壓,反覆幾次,找準中心。

找準中心後,使泥柱粗而穩健並開口,將泥柱開啟。

接下來就是提筒,將開孔的泥柱作成筒形,要求筒形筆直,筒壁厚薄均勻。

最後就是做出各種形狀,而盤子比較特別,在提筒的時候,並不能提的太高,而是儘量向外舒張,形成扁平的盤壁,這是一次成型技術。

其實,會制碗,再做盤子,並沒有多少難度,就是小心一點,慢一點罷了。

制胚,都是這個套路,對於陳文哲來說,沒有什麼難度。

這一步,其實最主要的都是在泥上,只要泥和的好,製作器胚就一點問題都沒有。

所以,在整個制瓷的過程當中,泥巴很重要,第一步就肯定要把泥巴中的氣泡揉出來,增加泥巴的密度。

當然,陳文哲的和泥水平也是大師級,現在正走在通向大師之上的道路上。

製作了四五十個盤子的器胚,碟子就更好做了,這就是小型的盤子。

陳文哲也不追求樣式,就一個樣,因為是同一套東西,最多花色出現點變化。

所以,接下來的上彩是最重要的,至於釉料,他直接使用白釉。

只有白釉,才能襯托出各色彩料的精美。

至於彩料,他有特殊製作的寶石彩。

沒有使用銅紅,那燒製起來太麻煩,他就是想要試試看,他製作的寶石彩料。

如果有機會,他甚至想要試驗一下直接調配出寶石釉。

製作完成大量器胚,這個時候,剛開始製作的碗胚,已經晾曬的差不多了。

畢竟他的工作室中,溫度還算可以,在加上一些特殊手段,晾曬的速度比較快。

當然,就算晾曬的還差點火候,陳文哲也能找補一下,最多也就是刻花的時候,小心一些罷了。

而在刻花之前,自然是先要利胚。

利胚,其實就是修整粗糙而成的器胚,如果你對自己的手藝十分自信,也可以不用利胚。

而在這裡,陳文哲是精益求精。

比如他想要製作一批薄胎小碗,這個是給他小侄女使用的,儘量輕一些,要不然,太重了他小侄女拿不動。

所以,利胚就成為了關鍵。

而這還是要看瓷泥,瓷泥要和的不好,利胚之時很容易弄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