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二十三章興趣愛好所在(1200張月票加更)

以及《公羊春秋》、《孝經》、《論語》等12部經書。

這些經書全部加起來,共計650252字,用石114方,兩面刻文。

清代補刻的17面3萬餘字,也陳列於此。

這12部經書,就是封建社會知識分子的必讀之書。

因為當時印刷術不很發達,為了避免文人學士們,在傳抄經書時出現錯誤,並能永久儲存,就把這12部經書刻在石碑上,作為範本,立於長安城國子監內,供人們校對。

我國自東漢開始,曾先後7次刻經,這是僅存的一套完整的石刻經書。

既然看到了這些經書,陳文哲肯定要全部記下來。

現在用不著,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也許就能用到呢?

走進第二陳列室,看到的風景又有不同。

第二室陳列著許多具有史料價值的石碑,比如《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它立於公元781年,後世才從地下發掘出來。

此碑記敘了古代羅馬景教,傳入中國的盛況。

石碑側面用敘利亞文,刻寫了70位景教人士的名字。

石碑記載的史實,中外史書全無記載,因此彌足珍貴。

這樣的東西,自然就會被人覬覦!

清代之時,丹麥人荷爾漠來長安用重金偷買未遂,只好託人刻一假碑,現存倫敦。

它是研究中外關係的寶貴資料,其拓片早已輾轉國外。

其他的珍貴時刻還有不少,像《中尼合文陀羅尼經幢》。

這是一種柱狀石刻,有六角柱形、八角柱形和圓柱形,用中國和尼泊爾兩種文字刻成,反映中尼兩國佛教的交流。

《不空和尚碑》,反映了印度佛教傳入中國的史實。

《明德受記碑》,記載了明末農民起義軍李自成,建立的農民政權“大順國”,並反映了當時陝西災後“人食人”的慘狀。

《曹全碑》雖是為漢代曹全樹碑立傳,卻無情地記載了他鎮壓黃巾起義的事實。

透過這些石碑,陳文哲看到了太多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的史實。

如果他要是學習歷史的,結合史料和考古,沒準他隨便寫一些論文,就能名動中外。

主要是他看到的一些歷史,到現在全都失傳了。

比如景教的歷史,比如當年跟尼泊爾的交流。

這裡面涉及到的東西,太多!

當然,這些其實陳文哲並不是太感興趣,看看那個時期的一部分歷史,也不過是為了考古鑑定罷了。

要不然,他還真沒有多少興趣,研究當時的歷史。

所以,這裡的第三陳列室,才是他的興趣愛好所在。

因為第三室的石碑,薈萃了歷代著名書法家的手跡。

平時的時候,你能在哪裡看到,歷代一來,很多大家的手記?

這可是真跡,不是贗品。

如果是一幅畫,一幅字,你就算是想要描摹,都找不到廟門!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