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泥廠雖然不少,但是真要想要買到好的紫砂泥,還真是不容易。
因為現在很多紫砂泥礦,都被封存保護起來了。
現在市場上,雖然不能說沒有了真正的紫砂泥,但是數量肯定不算多。
最起碼,肯定是不可能放開了,讓所有制壺工藝師使用。
收回視線,再次專注其手中的作品。
樹癭壺,不要看就是一隻疙疙瘩瘩的樹樁一樣的器型,但是想要作的好,還真不容易。
當然,要是有本事,也可以讓它千變萬化。
所以,只是這麼一種茶壺,就可以衍化出無數種型別,甚至是可以做成任意一種樣子,畢竟樹疙瘩誰也沒規定它長成什麼樣啊!
做的累了,陳文哲停下動作。
“先看看你們昨天的作品,如果工藝提升了,就可以開始製作其他器型的茶壺,如果不行,那就繼續忍著!”
“可以,你讓尋找的材料,我找到了一批,特別是紫砂泥,買到了一大批好東西,就是價格有點貴!”
“真買到好的紫砂泥了?”
“自然是買到了,最近我們用的泥料可不少,我們以後肯定是大客戶,那些泥廠總得給我們一點面子,畢竟好品質的紫砂泥雖然少,但也沒有少到成為稀缺資源。
前天送來了一批,三種紫砂都有,趙大勇那小子使用的紅的、紫的紫砂泥,都是人家附送的,我現在用到,是一種比較好的清水泥。”
陳文哲點頭,怪不得會出現那麼多中顏色的泥料呢!
紫砂泥可是很有說法的,前面陳文哲也提到過,他們使用的所謂紫砂泥,認真追究起來,都不能算是純正的紫砂。
紫砂分為三大類,紫泥、段泥和紅泥,降坡泥屬於混合型的。
紫砂的製作始於明朝正德年間,就是前面說的伴讀小書童龔春制壺,他在一名僧人的指引下,挖掘五色土,這個是紫砂的前身和由來。
那時候沒有那麼多品種名稱,也就是到了近代,才會有這麼多分類。
其中不乏臆造和為了利益驅使,只不過,能夠出名,還是有點原因的。
比如說清水泥,就好壞不一。
清水泥是紫泥類泥料裡最常見的紫泥礦料,一般都是燒製完之後說的。
不過,所有關於紫砂的歷史典籍上,都沒有提到“清水泥”這種說法。
在紫砂的泥料名稱裡,也從沒有這種叫法。
這個名稱最開始出現於民國時期,老壺愛好者裡,可能會聽說過這個,稱之為“民國清水泥”。
民國清水泥和現在市面上所謂的清水泥相比,泥色暗而且質地粗,地攤上的民國老壺粗貨,很多都是這個品相。
在泥料中,這個清水泥也是比較模糊的,因為它不是特指的某一種泥料,不像底槽清啊,青灰泥啊,小紅泥啊啥的。
在不同的時候,都出現不同的說法。
一般呢,把某一單一的礦料,不摻雜其他礦料和化工色素,只是純粉碎加工後,加水直接拌和而成的泥料,稱呼為“清水泥”。
剛開始,都把底槽清稱呼為“清水泥”,因為底槽清泥料,是屬於不需要拼配的1號泥料。
然後,你們懂的,因為利益的驅使,“清水泥”就叫氾濫了。
所以,從分類上說,底槽清可以叫做“清水泥”,但“清水泥”不一定是底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