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九十八章做了一件盤口尊

採用秘色瓷的工藝,就不能在這隻薄胎小碗之上,上厚釉了。

因為秘色瓷區別於一般青瓷的地方,不止是代表了青瓷製作中的最高工藝水準,其釉面也是不同的。

異常清亮是效果,而能達到這種效果的,肯定是因為釉層薄如蟬翼,胎質細潔緻密。

所以,製作秘色瓷的工藝,十分講究。

因為胎薄,加上不能施厚釉,那就要不小心點處理其內的水分了。

要是處理不好,只是燒製過程這種的氣泡,就完全破壞了瓷器的美感。

所以,秘色瓷燒造的成功與否,取決於瓷土、釉色和溫度。

秘色瓷釉中,相當部分的氧化鐵被還原,釉色就呈現為較純淨的青色;

反之,還原氣氛弱,釉中相當部分的鐵仍保持氧化狀態,釉色就表現為青中泛黃的色調。

秘色瓷是越窯中的最優質的瓷器,其燒造工藝主要有三個步驟。

首先肯定是對瓷土的選擇和加工,看過古代窯工的製作流程,陳文哲總結了一下,主要是採用專門粉碎、淘洗、腐化、捏練工藝流程,從而達到較高的“玻璃化程度”。

這個屬於練泥的水平,至於之前的粉碎、淘洗,有著現代工具幫忙,做起來要比古代方便的多,也要好的多。

之後的腐化和捏練,一個涉及到秘方,一個就要看手藝。

秘方看過就懂,就是需要時間來完成。

其實,這對於現代人來說,也已經研究的很明白。

畢竟有著專業的胎泥廠,你想要什麼樣的泥料,人家都可以給你調配出來。

比如說生產紫砂壺的底槽清,就需要進可能的進行陳腐。

所以,現在只要有錢,一些合格的泥料,很輕鬆就可以買到。

至於煉製泥料的手藝,陳文哲更是不愁。

他只要看過一遍古代窯工的手法,就可以學會,而且還能做的更好。

完成了器胎,就等著上釉。

釉色也是其中的關鍵,釉料提純就是除去釉料中的雜質,並改良施釉方法。

通體施釉,施釉後採取支釘架器的方法;

在這裡,陳文哲還能用到芝麻釘的手藝,這就是多才多藝的好處。

施釉過後,就是裝入匣缽。

秘色瓷燒造不能讓瓷器接觸爐火,而是將秘色瓷瓷胎,裝入瓷質匣缽裝燒,一器一匣,並以釉水來密封匣與蓋之間的縫隙。

最後是控溫,透過對爐溫的控制,讓匣缽之內達到一種另類的高溫密閉環境,這樣才會出現奪得千峰翠色來的秘色瓷。

捋順了工藝,再加上很多更加高明的工藝,此時製作出來的瓷器,應該能夠達到傳說中柴窯的水平了吧?

不管傳說是不是真的,陳文哲就把它當做真的。

傳說柴窯出產的瓷器“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滋潤細媚有細紋。”

其製作精美,光彩絕倫,是當時諸多窯中最佳的瓷器。

這就是陳文哲的目標,他現在能夠達到的只有薄如紙。

接下來就看釉料的燒成效果,要是可以,肯定就可以達到明如鏡。

至於青如天,恐怕還不行。

這青,要是天藍色,那就太難以燒製了。

雨後天青的釉色,可不是誰都能夠燒製出來的。

所以,慢慢來吧,總有一天,他會燒製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