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銅尊上34個部件,經56處鑄接、焊接而成。
陳文哲眼前的這一件,肯定不是那麼複雜的工藝品。
但是,這件尊體上也裝飾了九條蟠龍、九條蟠螭。
相比曾侯乙尊盤上的三十二條,總共六十多跳的龍紋,這一件尊盤就差遠了。
看了一圈,也沒發現銘文,這讓陳文哲有點失望。
人家曾侯乙尊盤的頸部,刻著“曾侯乙作持用終”7字銘文。
從銘文可知,尊(酒器)和盤(盛水器)是曾侯乙生前的用器,合稱曾侯乙尊盤。
這一件之所以能叫尊盤,肯定也是沾了曾侯乙尊盤的光。
要是先前沒有發現那一件,陳文哲也不可能知道這種東西叫尊盤。
當然,古代也許就不叫這個名字,但是傳承到現在,現代人叫什麼,古人也沒法管!
陳文哲能看出來,這東西也是採用失蠟法鑄造的。
這一件尊盤的工藝,肯定沒法跟曾侯乙尊盤相比。
可是,在這件尊盤上,也可以看到一些失蠟法的風采。
失蠟法所需的原料有“土”和“蠟”兩部分,土用來製作陶範,蠟用來制模。
其中的“蠟”,並不是我們現在製造蠟燭所使用的石蠟,而是在當時更易得的蜂蠟。
製作工藝說難不難,說簡單,還真不簡單。
不要以為製作這東西,現代人可以輕易做到。
其他不說,就說曾侯乙尊盤的複製工藝品,知道在博物館賣多少錢嗎?
陳文哲前陣子看過一片報道,有遊客在博物館的紀念品商店,看到了一個曾候乙尊盤的複製品作為工藝品出售的,店員說價格要20萬。
他不太明白,為什麼一個複製的工藝品,價格會這麼貴?
博物館的紀念品價格都是很貴的,一個小筆記本甚至60元以上。
在博物館相關人員眼裡,文化是無價的。
但在外人眼裡,未必就如此珍重值錢。
例如彎彎故宮博物院的青銅器仿品,要價上萬美元。
很多普通人認為,仿的水平甚至比不上國內很多地方的地攤貨,根本不及文物原品風貌的萬一。
這樣的東西,憑什麼那麼貴?
還有很多人認為,之所以這麼貴,可能賣的不僅是文化,還有博物館的招牌。
打上博物館的標識,價格就沒有便宜的。
當然,這些都是賣的很貴的原因之一。
但是,你就沒有想到過,複製一些形制十分複雜的高仿,也是需要付出極大的心力的?
比如曾侯乙尊盤,複製出一件高仿,可不容易。
甚至道現在都有人認為,那件曾侯乙尊盤,國內任何專家都沒法仿製。
當然,這裡的仿製,肯定是高仿。
所以,只要是高仿,賣二十萬還真不貴!
可惜,想要得到高仿曾侯乙尊盤,幾乎是不太可能的,因為真的很難仿製。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