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樣子,它曾經經歷過不止是一次盜墓。
能把一件金縷玉衣破壞成這樣,肯定是曾被盜墓者從棺室中拖出了。
甚至陳文哲都知道,肯定是拖至塞石上,之後被抽走金絲。
玉衣片散佈於內墓道,塞石上和盜洞內塞石之間的夾縫中,不少玉片在抽金絲時就被損壞。
之所以知道的這麼詳細,就是因為這座墓後來被考古了,考古出來的就只有一些零碎的玉片,而且玉片就是在到洞內塞石之間的夾縫之中發現的。
沒有繼續看那件被破壞的,陳文哲的眼睛,盯在了那件完好的金縷玉衣之上。
那玉衣片,玉質溫潤,呈半透明狀。
不用說,這件儲存完整的金縷玉衣,肯定是最頂級的寶貝。
清理了幾件小個頭的鼎,陳文哲靠近了這個心心念唸的寶貝。
來到它的跟前,也顧不得噁心,因為裡面的某個人,早就化成灰了。
留下的就只有這精美的人形衣服,掏出軟皮尺,直接測量。
它長180厘米,肩寬48厘米,稍微計算,陳文哲就計算出來,這件金縷玉衣使用的玉片總數,肯定超過四千片。
而金縷玉衣的製作,只有超過四千片以上的,才算是珍寶,這樣的金縷玉衣代表的才是最尊貴的身份!
一點點的看著,陳文哲最終確定,這一件儲存的十分完整。
鬆了口氣,這一次過來,還真是收穫多多。
他雖然早就想到了,很可能得到一件金縷玉衣,但是此時真看到了,還是感覺十分激動。
這東西在國內可真是少見,而只要出現一件,就肯定會引起轟動。
此時,陳文哲是真的不為錢擔心了。
就算不賣東西,只是抵押貸款,這件金縷玉衣,怎麼也能貸出二十億吧?
站起身,再看這件完整的玉衣,它的外觀和人體形狀相似,分為頭罩、上身、褲筒、手套和鞋五大部分。
玉衣又稱玉匣,是由玉片組成,玉片之間用纖細的金絲、銀絲或銅絲加以編綴。
而製作玉衣的玉片,形狀也有很多種,有方形、長方形、梯形、三角形及半圓形等十餘種。
陳文哲記得,一般這麼大的金縷玉衣,都有四千片以上的玉片,穿綴玉片用的金絲,肯定要超過280米。
這可是之前有過出土過記錄,陳文哲記得很清楚,就算重量,這一件也肯定超過三斤,也就是一千五百多克。
可惜,這件衣服也不知道是誰使用的,這個以後肯定要仔細研究一下。
要知道,玉衣是漢代皇帝和高階貴族死後的殮屍用具,用金屬絲或絲線將玉片連綴而成,也是最具特色的喪葬用玉。
漢代玉衣依身份地位的高低,有金縷玉衣、銀縷玉衣、銅縷玉衣和絲縷玉衣等,這就十分鮮明的表現出了等級差別。
皇帝、皇后用金縷玉衣,諸侯王等用銀縷玉衣,大貴人等用銅縷玉衣。
這個恐怕很少有人知道,除了金縷玉衣之外,還有銀縷玉衣等等。
西漢時期的楚國當年肯定屬於諸侯王,但是,在西漢的時候,制度還沒有那麼嚴謹,也就是沒有詳細規定。
沒有詳細的規定,那就是能用。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