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九百一十一章最頂級的一批寶物

一點一點的檢視眼前銅壺的工藝,越看,才越知道這件東西為什麼是重器。

這麼複雜的工藝,不要說在幾千年錢的古代,就算是現在,不管是誰也能看得出這是一件寶貝。

其他工藝都不說,就說網套,這件東西上的網套兩半部接合處的橫箍上,居然也裝飾有錯金的流雲紋,以及相間排列的普面銜環和立獸豎環耳各四個,立善為虎形,通體錯金銀飾。

可以說,這件銅器的每一個部位,能夠坐上裝飾的,就全都給做上去了。

這件銅壺的鑄造工藝之精細,之複雜,遠超人們的想象。

這樣的澆鑄工藝,陳文哲認為,範鑄法肯定是沒辦法達到的,唯有運用精密鑄造的失蠟熔模法,才可能製作的出來。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網套與壺身間的空隙,僅有1毫米。。

龍體銅絲的直徑為2.5毫米,以如此纖細的銅絲構成網路,而三層網路的總厚度不過16毫米。

這樣的技術,肯定可以把失蠟法的使用,提早到戰國時期。

也就是說,戰國時期失蠟法這種技術就已經大成,畢竟已經做出來了這麼精細複雜的器物。

工藝加上銘文,讓這件器物成為當之無愧的國寶。

看清楚了其上的工藝,陳文哲的老毛病又犯了。

他忍不住,就想著怎麼複製出一件。

他懂得古代工藝,還有一件作弊器,能夠讓他看到古代人是怎麼製作這件寶貝的。

這些結合起來,加上他的天賦,複製出一件還真不算難。

只不過是合算不合算的問題,畢竟到了現在,什麼樣的工藝現代人做不出來?

就算有一些所謂失傳,所謂做不出來,也不過是不想浪費那個金錢和精力罷了。

就算是不能複製出古代的工藝,也肯定能夠製作出古代效果,甚至是超出古代工藝水平效果的器物。

只不過是合算不合算,願不願意的事情。

所以,這件青銅器的價值,還是在於其上的銘文。

青銅器為什麼被國家重視, 甚至嚴厲禁止交易?

就是因為很多青銅器, 都承載了一部分華夏的厚重歷史。

這一件青銅器的出土, 肯定會為研究我國古代青銅鑄造工藝增添了重要的資料。

再有,就是該器上的銘文的釋出,揭開了多年未解的謎底, 為國內的考古工作又增添了新的篇章。

其上銘文反映的公元前315年,齊國伐燕國的史實, 也可印證和補充文獻的記載。

還有就是銅壺是以長龍、梅花釘構成的三層網路立體鏤空網套裝飾的青銅壺, 這在考古中尚屬首次發現, 反映了當時青銅鑄造工藝的高超水平。

這東西只要出現在國內,肯定會被列入禁止出境展覽文物!

陳文哲算是看出來了, 那群彭城的村民還算有點見識,也有點水平,他們弄到的寶物雖多, 但是分類卻十分準確。

這一大批寶物當中, 自然是金磚最不值錢, 其次是作為貨幣的各式金餅, 再其次就是各種黃金器,最後是藏在這個隱秘角落的青銅器和金縷玉衣。

當然, 還有那一大批陶俑和佛像,那些應該是最不受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