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九百九十九章每一件都是經典

人們所不知道的是,早在20世紀上半葉,它就已飄洋過海、流落海外。

幾十年來,“寶瓶”一直在沒有任何保護設定的條件下,作為一隻檯燈的燈座在使用。

它能毫無破損地完整儲存下來,本身就是一個奇蹟。

這件在異國他鄉經歷了百年風雨的國寶級瓷器,是怎麼重現人間的呢?

這隻粉彩瓶, 原來由漂亮國對外大使理事會,曾任主席奧格登·裡德家族收藏。

在其母親家的客廳裡,長期被作為燈座使用。

為加強器物的穩定性,他們還在瓶內放入了後花園裡夾著狗糞的泥沙。

對於花瓶的來歷,裡德已無法說清,只是表示大約在1920年時, 已屬他家所有。

當時他祖父母在英倫時,同華夏人常有交往, 不排除花瓶是由其祖母從英倫帶回的。

另據推測,這件稀世珍品,有可能是當年八國聯軍從華夏搶走的文物。

多年來這件珍品一直被視為普通的擺設品而已,沒有人知道它存在的價值。

後來,這家人打算把祖父及父親留下來的一批古董出售時,拍賣行的專家無意中發現了這個沾滿塵埃的稀世珍寶。

而陳文哲為什麼會知道這件寶貝?完全是因為它現在就藏在大海市博物館。

對於大海市博物館中的館藏真品,就沒有陳文哲不知道的。。

所以,這一次他在製作豆青釉橄欖瓶的時候,就想起來了這件傳奇粉彩橄欖瓶。

這件漂亮的粉彩瓶瓶身呈橄欖式,造型線條十分優美,有一次他去大海市博物館的時候,一眼就看上了這件清雍正粉彩蝠桃紋橄欖瓶。

可惜,博物館的東西,看看,過過眼癮就算了。

還有,當時他沒法仿製清三代的瓷器,因為沒有清三代的工藝,也沒有仿製清三代瓷器所需要的瓷石、釉料。

現在不同了, 經過這麼長時間的學習,他已經有自信仿製出來,而且肯定能夠仿製的很好。

果然,真正仿製出來,做舊了之後,看到效果,陳文哲還是很滿意的。

就算是不斷的跟腦海之中那件正品寶瓶做對比,也查詢不出來任何缺陷。

當然,他也沒有傻的,完全照搬大海市博物館中的那件寶瓶來仿造。

所以,他做出的這件粉彩蝠桃紋橄欖瓶,雖然工藝、紋飾都跟博物館的那件一樣,但是細微之處,卻絕對不同。

特別是紋飾,雖然都是粉彩蝠桃紋,但是繪製的手法、佈局,都有很明顯的差異。

這就表明,這個世界上就沒有完全一樣的兩件瓷器!

早在康熙年間,瓷器釉上彩繪藝術粉彩已開始出現,到雍正時期,已趨成熟,並形成粉彩裝飾的獨特風格。

粉彩藝術效果,以秀麗雅緻,粉潤柔和見長,它瓷質潔白精美,瓷畫有機結合,相互襯托,相映成趣。

粉彩始創於康熙,源於五彩,並且製作較粗,僅在紅花的花朵中運用粉彩點染,其他紋飾仍沿用五彩的製作。

目前主要發現有兩個品種:一是白地粉彩器;一是綠、黃、紫三彩瓷上加有胭脂紅(金紅)彩。

到了雍正朝,無論在造型、胎釉和彩繪方面,粉彩瓷均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粉彩是雍正彩瓷中最著名的品種之一,雍正彩料比康熙朝的要精細,色彩柔和,皴染層次多。

大多數在白地上、少量在色地上繪紋飾。

谷咋

雍正粉彩瓷中諧音的“蝠”(福)、“桃”(壽)圖案十分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