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零九章一點都不帶心虛的

陳文哲跟武三吹牛,旁邊兩個老人就只能聽著。

他們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就只能根據陳文哲的提議,認真比對瓷器的款識。

款識,特別是宮廷官窯器的款識,每一款,都有檔案記載。

這一點陳文哲也不算是提醒他們, 因為只要是懂行的,都知道,而且能看一眼就知道跟真品有什麼區別。

如果是新手,也許還要專門找出清宮檔案之中的款識,一一比對。

但是對於這些老手,就不用這麼麻煩,他們能把所有官窯的款識,全部印在腦子裡, 如影隨形, 達到這樣的程度之後,就能一眼就看出仿品的不足。

當然,清宮檔案之中,不止是記載款識的式樣,還有其他。

所以說,對於清代粉彩瓷器的鑑定,清宮造辦處檔案極為重要。

古代人燒製瓷器是認真的,他們認真的超乎現代人的想象。

比如製作一件瓷器,古代匠人可不是如同陳文哲一樣,想起什麼做什麼,想做什麼做什麼。

他們都是做的定製瓷,從設計、模具到工藝,都是事先設計好了的。

所以,款識,圖案,文字皆有定式, 如果你現在在市場上看到不符合定式的東西, 極有可能就是新仿品。

對款識的研究, 對於清代官窯極為重要。

乾隆粉彩官窯瓷器大多書“大清乾隆年制”篆書六字款,少數書‘乾隆年制“篆書四字款。

民窯粉彩器亦有書六字款和四字篆書款的,但款識書寫極不工整。

這些仿製起來,並沒有什麼難度,只要熟練,字型寫的好就可以。

陳文哲雖然不是專業寫款的,但是他要認真起來,肯定不是一些專門寫款人可以比擬的。

專精一行,雖然很重要,也很容易做的更好。

但是,這樣也限制了眼光、格局,甚至是手法!

要知道,古代的制瓷匠人,可沒有專業寫款的,他們都是從頭做到尾。

兩個老人互相對了幾眼,接著同時搖了搖頭。

他們過來可是帶著任務的,最少也要找出點瑕疵,這樣也許能多弄幾件高仿離開。

就算不可以, 也不能讓陳文哲小看了。

可是,事實卻完全出乎他們的預料之外,他們是一點毛病也挑不出來。

看的時間長了,一名老頭敲著一件大盤,聽著那清脆的聲音,看著盤底露出的胎泥,一臉苦笑。

“你這胎泥,不知道賣不賣?”

憋了好一會兒,好像是忍不住了,老頭才開口詢問。

“賣!”根本就不帶猶豫的,乾隆時期的青花釉料都賣給武二多少了?

現在他們連胎泥都想買,陳文哲又怎麼可能不賣給他們?

再說,好的胎泥,他不賣,武二他們就買不到了?

谷嫓

只不過是時間問題,再就是花費的代價大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