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零一十五章尺有所長寸有所短

景鎮那邊對於古瓷的研究,是真的專業。

各種跡象、特徵研究出來有什麼用?

難道只是單純的威力欣賞,找出古董之上獨特的美?

對這一點,陳文哲是不信的,景鎮那邊都注意到的古瓷特徵,就肯定有人仿製。

看到陳文哲一臉若有所思,兩個老頭都笑了, 這才是他們想要的效果。

這時老李也說了一件趣事,當然也是關於做舊技能的。

他說的是土香氣,這是指古瓷在地下若干年,瓷吸收了土裡的氣味,水溫之,則發出。

因地下環境各異,而土香氣也有別,出世百年, 都可聞到。

老李剛說完, 老周又開口了。

人家知道的是真多,既然有土香氣,那是不是有酒香氣?

這是說的烘酒香,一般是酒器之中產生的,這種酒器古瓷,出土之後,水溼之,文火烘之,土香氣中可聞辯到酒香,陶器為最。

而幹坑或爛坑出的,則又是另外的氣味。

不同的氣味,可判知出土時的大概環境。

這是一個判定古瓷的輔助特徵,這需嗅覺敏銳的人才便於感知。

對於這方面的知識,陳文哲肯定涉及到過,比如土腥味, 但是瓷器之上不止是土腥味。

至於土香氣, 他還真不知道, 什麼環境之下,會產生所謂的香氣。

而酒香氣,這個很容易理解,只不過這種細節,他原來沒有關注過。

陳文哲十分感嘆,人家這才是專業的啊!

就算是說到了瓷器之上那層寶光,也有很多說法。

之前提到過,陳文哲知道有很多光芒,但是他真不太懂亞光什麼的。

原來陳文哲就著重關注蛤蜊光,現在他才知道,除了蛤蜊光,細分之下,還有另外的光芒。

比如朦朧光,這種現象現在可用熱釋光原理解釋。

古時視覺敏銳之人,在暗處,用開水燙古瓷,可見白色的﹑模糊的﹑略大於古瓷的光,而新瓷沒有。

除了朦朧光,還有亞光,因釉面年久老化,而生成的一種溫和的暗淡的光。

又稱一片光, 年越久,越溫和。

因出窯十多年後,釉面結晶體分化瓦解,晶格組織之間,開始陸續產生無數肉眼觀察不到的間隔,並隨著年代的增長而加大,從而光線不能直射,產生散漫光,故見到的是亞光。

亞光,肯定是判定古瓷的一個重要特徵。

這種細分出來的寶光,陳文哲肯定不清楚,也從來聽說能仿的。

除了亞光,還有酥油光,這種類同於亞光,但有油潤,常見於官﹑哥窯。

這就更加沒見有仿得,就算三分像的的很少。

因為對於官﹑哥窯,人們還沒能弄清古人的生產工藝。

聽到這種說法,陳文哲若有所悟,他有弟窯的手藝,甚至能夠引申出哥窯的技術。

加上他現在也會一些寶燒技術,這些都加起來,是不是汝窯瓷也可以肖想一下?

其實這兩個老頭說的這些,他大體都涉略過,但是他沒有研究的這麼細,這麼透徹。

這一次兩個老頭是真的吐乾貨了,一些原來陳文哲沒注意,或者說注意到了,但是沒有途徑瞭解的更深的知識,兩個老頭都說了一些。谷詔

比如還是先前的牛毛紋,也就是瓷器因為存世時間長,各種外因造成的劃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