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孔雀綠釉玉壺春瓶

不能一體拉胚成型,他最多用接胎工藝做,這還能難的住他?

其實最難的還是孔雀綠釉的調配,先前製作單色釉菊瓣盤,只是一個綠色釉,他就弄出來了多少種?

對於玉壺春瓶來說,最為經典的一種,還是孔雀綠釉玉壺春瓶。

而孔雀綠釉玉壺春瓶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是難得一見、極為名貴的珍稀品種。

珍藏於我國各大博物館的實物標本資料,也極為有限稀少,因而確實彌足珍貴。

想要製作孔雀綠釉瓷器,準確的說是製作孔雀綠釉玉壺春瓶或者是小點的,只有九厘米高的孔雀綠釉玉壺春瓶,都必須要先知道,什麼是孔雀綠釉。

孔雀綠釉是一種瓷器釉色名,亦稱“法翠釉”、“翡翠釉”、“吉翠釉”。

透過這些名字,就能想象出這種釉色是什麼樣的。

孔雀綠釉,色似孔雀尾羽,最早見於宋代磁州窯,釉色有深、淺兩種。

至清代康熙年間,孔雀綠釉極為盛行,品類不斷豐富,其釉面薄厚不同,但均開有細碎紋片。

如果世間有攝人心魄的顏色,孔雀綠當屬其中。

只不過它屬於西亞地區的傳統釉色,因唐宋時期開始在北方民窯中陸續製作。

至元代,景鎮浮樑瓷局建立後,也生產過一些孔雀綠釉瓷器。

景鎮御窯廠舊址,曾出土宣德時低溫鉛綠釉和孔雀綠釉的製品,其中的鉛綠釉產品還錐刻花紋裝飾。

孔雀綠釉的產品見有三足爐、高足碗盤、玉壺春瓶等多種器型標本出土傳世,至康熙時極盛。

需要說明的是,在明代宣德孔雀綠釉燒製成熟以前,所有的綠釉都呈深暗青綠色,沒有達到亮翠的程度。

所以成功完美燒製出來的孔雀綠釉,都是明、清時期的產品。

而“孔雀綠”之名稱,系明宣德時期的產品因呈色翠綠透亮、似孔雀羽毛而得名。

陳文哲知道在閩北私人收藏有一件“明代孔雀綠釉玉壺春瓶”,該瓶高9厘米,口徑3.6厘米,腹徑5.5厘米,足徑3.5厘米。

瓶的腹部和頸部可見兩道接痕,為三段坯胎製作。

該瓶具有元瓷的某些特徵,圈足外撇,足內露胎,足端平切,內見旋削痕和中心突起。

瓶內口沿及外壁施滿孔雀綠釉,因年久風化和土壤侵蝕,瓶體部分成片剝釉,內見光滑素燒澀胎,可見文獻所言為二次入窯燒成,所言不虛。

瓶外孔雀綠釉釉層中,可見密集細小開片,轉折積釉處為深綠色,釉表有嚴重的土沁包裹,應系出土物。

從該瓶的器型、胎釉、製作工藝、出土地點等綜合分析鑑別,應為明代早期景鎮窯的孔雀綠釉製品。

該瓶因器型較小,剝釉嚴重,又為土沁所包裹,瓶腹部還見一橫向窯裂痕為明早期瓷器特徵。

經多方考證,實為難得一見、不可多得的孔雀綠釉瓷斷代標準型器物。

要仿製,肯定要仿製這種經典瓷器。

這裡面的唯一難點,肯定是孔雀綠釉的調配。

這種釉色有一點很特殊,那特殊在哪呢?

其實孔雀綠釉中的綠,是有點帶藍的,有人也會說成孔雀藍。

當然,孔雀藍釉和孔雀綠釉是不同的,也不是一回事。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