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一百章交錯、間錯、原色、複色、兼色

唐三彩的特點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分別是造型、釉色、胎質。

當然,產地也是影響因素之一。

首先是造型,從造型方面來講,它的造型與一般的工藝品的造型不同,與其他時代出土的馬也不同。

唐三彩的造型豐富多彩,一般可以分為生活用具、模型、人物、動物四大類。

而其中尤以動物居多, 這個可能和當時的時代背景有關。

在我國古代,馬是人們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戰場上需要馬,農民耕田需要馬,交通運輸也需要馬,所以唐三彩出土的馬比較多。

唐三彩中的馬,造型比較肥碩,這個馬的品種,據說是從當時西域那邊進貢過來的。

所以和我們看到的馬的形狀,有點不大相同。

一般馬的臀部比較肥, 頸部比較寬。

這就是唐馬的造型特點,它是以靜為主,但是靜中帶動。

一般猛然一看,看到這是一匹靜立的馬,但是透過馬的眼部的刻畫,馬的眼部是刻成三角形的,眼睛是圓睜的。

然後,馬的耳朵是貼著的,它好像在靜聽,或者聽到有什麼動靜一樣。

透過這樣的細部刻畫,來顯示出來唐馬的內在精神和內在的韻律,也可見匠人們高超的製作工藝了。

除了馬,其次就是駱駝也比較多。

這可能和當時中外貿易有關,駱駝是長途跋涉的交通工具之一,且絲綢之路沿途需要駱駝作為交通工具。

所以說,匠人們把它反映在工藝品上。

而人物一般以宮廷侍女比較多, 這個反映的就是當時的宮廷生活了。

一件唐三彩作品,也就是造型、釉色和胎質。

弄好了造型,其次就是釉色,這是唐三彩的另外一個特點。

作為一件器物上,同時使用黃綠白三種釉色,這在唐代也是首次。

但是匠人們又巧妙地運用施釉的方法,將黃、綠、白三色,讓它交錯、間錯地使用。

然後經過高溫燒製以後,釉色又澆融流溜,形成獨特的流竄工藝。

出窯以後,三彩就變成了很多的色彩。

它有原色、有複色、有兼色,人們能夠看到的就是斑駁淋漓的多種彩色,這是唐三彩釉色的特點。

唐三彩器物形體圓潤、飽滿,與唐代藝術的豐滿、健美、闊碩的特徵是一致的。

三彩人物和動物的比例適度,形態自然,線條流暢,生動活潑。

在人物俑中,武士肌肉發達,怒目圓睜,劍拔弩張;

女俑則高髻廣袖,亭亭立玉, 悠然嫻雅,十分豐滿。

最後是胎質,唐三彩胎質白中泛淺紅、淺黃色。

胎土細、實,含有礦物雜質。

由於大多從墓中出土,歷經千年時間,器物露胎處有風化現象;

仿品多為瓷胎或以石膏為胎,胎質潔白、細膩,無風化現象。

雜質少,叩之聲音響亮,上手手感較重。

要仿製唐三彩,對於陳文哲來說,最容易做的就是唐馬和駱駝,甚至是人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