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不惜工本

陳文哲的基礎太厚,自信心太強,所以他認為,就算是試燒,他的成功率也高過古人。

所以,陳文哲沒法用次品材料來試手。

萬一一次性就能成功,而且一窯之內成功率還很高, 那麼使用了次品材料燒製成功,他得多窩心?

還有,次品材料和極品材料,雖然本質上一樣,但是細微的差別,卻很可能決定燒製的成敗。

所以,就算是試燒,也肯定是用好材料最合適, 這樣燒製成功, 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就是因為這些想法,陳文哲所使用的原材料,就全都是高價從國內進口的優質原材料。

如果燒製失敗,損失還是挺大的,不說他浪費的時間,只是這些瓷器的原材料,就價值不菲。

也就是他有錢,還能有其他一些意外收穫,要不然,這樣燒窯他得虧死。

至於意外收穫,肯定是其他紅釉瓷器。

陳文哲是一邊學習,一邊燒製,在這個過程當中,他即燒製汝窯瓷,也燒製各種特色的梅瓶、膽瓶。

而在學習的過程當中,特別是學習燒製中華紅瓷器的過程當中,他可以說已經把歷代紅釉瓷都學習了個遍!

特別是對於紅釉瞭解和燒製, 他已經達到了一種登峰造極的程度。

這種用含銅物質做著色劑, 經還原焰燒成的紅色瓷,雖然都被稱之為銅紅釉。

但是,不同朝代的紅釉瓷,燒製起來還真就不一樣。

而且與青瓷以鐵為著色劑不同,銅做為著色劑的燒製工藝難度更大。

如果溫度和燒製氣氛掌握不好,銅就會發黑、發綠或是揮發掉無法顯色。

當然,這是壞事,但是掌握了通原色呈色的規律,在這裡就可以讓瓷器燒製成綠色,這就是窯變。

陳文哲就是透過這一點點資訊,不停的歸納、學習,同時也在完善各種瓷器的製造工序。

現在他只要製作一種釉色,就肯定要從頭到尾,全都熟悉一遍,製作一遍。

就像是紅釉,最早出現的年代,業內爭論較多。

有說唐代,有說宋代,無論最早出現於何時,真正純正、穩定的紅釉, 直到明初才真正創燒成功。

就是從此時,各種紅釉開始出現。

紅釉有很多種樣式,比如礬紅、胭脂水、胭脂水、珊瑚紅等。

這些紅釉瓷器,色澤鮮豔,外表光滑明亮。

按色澤分別稱寶石紅、霽紅、豇豆紅、郎窯紅。

如按其發展狀況,則永樂鮮紅、宣德寶石紅、嘉靖礬紅、康熙的郎窯紅和豇豆紅較為著名。

明清紅釉瓷器分兩大類,

一是鮮紅釉瓷器

,這就是我們俗稱的寶石紅釉。

而鮮紅釉瓷器屬於釉下彩,名稱叫法有所不同,有寶石紅、宣燒、醉紅、大紅、祭紅、霽紅、積紅、極紅等。

特別是到了明代,其紅釉瓷器可就不同凡響了。

永宣鮮紅釉瓷器的特點,是釉層不流不裂,色調莊重肅穆、深沉安定。

由於釉層垂流使瓷器口沿和突出之處露白,俗稱“燈草口”。

永樂紅釉器的胎、釉相對較薄,色澤光亮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