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零九十五章從墓穴到宮廷

這一次來到南越,因為武三的訂購,陳文哲透過仿製汝窯瓷器,不停的引申,不停的製作各種各樣的經典瓷器。

可以說,透過這一次制瓷、仿古,讓他原來學到的知識, 不停的融會貫通,並且開始走上巔峰。

所以,他才能以更高的視角,從頭到尾梳理一種瓷器的發展過程。

此時他學到的全是綠釉瓷器的製作,所以從隋侯之珠中得到的知識,全是關於綠釉瓷器的。

那麼,他要是學習汝窯瓷器呢?是不是也可以得到大量的汝窯相關知識?

隨著這個想法浮現, 還真有不少知識浮現。

不過,他稍微一看就發現,這些都是他已經知道,並且吃透了的知識。

隨著他成功燒製出汝窯三經典釉色瓷器,汝官窯瓷器的燒製,可以說已經被他研究的明明白白,所以現在再學汝窯相關知識,只能是讓他味同嚼蠟。

心神回到綠釉瓷,他剛才可是看到了,從燒成工藝上來說,綠釉瓷器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肯定是低溫釉,而從考古發現的材料看,這種器物的燒成中心區域,早期主要在南河。

北宋末到金代,逐漸轉移到北河南部和南河北部地區,元代以後又以西山地區為中心。

這種製作方法一直到明清仍然使用,是北方地區生產彩釉瓷器的主流方法。

國內曾經出土了幾件單色低溫釉瓷器, 包括綠釉淨瓶、黃釉蓋罐和鸚鵡形壺等。

這些才是陳文哲關注的重點, 因為他需要仿製這些經典器型。

不能把這些古物全部收集到手,那就全部仿製出一件,不會拿出去賣,只要放在自家的博物館中展覽,也是一件讓人喜聞樂見的事情。

而研究透了第一種低溫釉綠釉瓷,肯定可以燒製出合格的唐三彩。

唐三彩之中的駱駝、人俑、馬,都還是很經典的,陳文哲不稀罕出土的冥器,可自己燒製出來的,卻不膈應人。

“這種低溫釉器物的特點還是很明顯的啊,為了在二次燒成時,易於施釉和掛釉牢固,在素燒階段,窯溫居然要低於正常的燒瓷溫度?”

陳文哲感覺又學到了不少知識,低溫釉可不是名不虛傳。

原來他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現在他知道素胚為什麼低溫燒製了。

而且他還知道,低溫燒製的素胚,素燒坯件不夠堅硬,吸水率較高,只不過二次燒成時吸收釉汁,使器物的呈色常常不太均勻。

又因為這些低溫彩釉的透明性較高, 難以遮蓋住較深的胎色。

因此大部分器物色彩,顯得比較深重和晦暗,常常呈深綠色或墨綠色。

為此,北宋以後許多窯場,開始在素燒階段加施一層白色化妝土,以改善成品的釉色,有時也在胎面上加劃花、刻花等裝飾。

所以說,一些藝術,都是在特定的條件之下誕生的,比如遮醜。

任何瓷器品種,都是一步步發展起來的,初期的綠釉瓷肯定上不得檯面。

但是,這種情況從唐代開始,出現了改變,而改變這一切的就是唐三彩。

唐三彩瓷之中,綠釉使用的很多。

而在這裡,就把綠釉陶瓷的坎坷一生,表現的淋漓盡致。

綠釉瓷的這一生是怎麼過來的呢?就是從墓穴到宮廷,這是一場關於“尊卑有別”的鬥爭。

陶瓷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一段時期。

在這眾多的瓷器裡面,綠釉並不是特別的顯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