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真,精,新才是王道

二,雍正一朝審美眼光,最符合當代審美潮流。

康熙瓷器太古拙,乾隆瓷器就好像暴發戶,而雍正瓷器清淡含蓄,姿態優雅,和今天人們的審美眼光不謀而合。

三,雍正皇帝個人特別喜愛陶瓷,命燒年窯,還有乾隆時期的唐窯,其實唐英在雍正時期就參加了御窯管理。

皇帝重視,傑出督陶官也是雍正瓷器物稀價昂的原因之一。

再說成化,成化鬥彩天下聞名。

雞缸杯拍出了2個多億,不管原因如何,也說明雞缸杯屬於硬通貨。

收藏圈裡的朋友,十年以上的,一般都知道圈裡有“硬貨”一詞。

什麼是硬貨呢?就是那種知名度特別高,啥人都知道值錢的玩意。

這玩意你別想以撿漏價格買回去,撿漏的肯定都是藥,不是你想象中的仙丹。

比如某某牙某某角雞缸杯,大明宣德年制青花款。

收藏家買瓷器有一個特點,初學者最愛買某某年制款的瓷器。

資深玩家看到帶款的,就繞路走!

而只有頂尖收藏家,才敢拿起那大明某某年制,大清某某年制的玩意,仔細揣摩,認真研究。

這是什麼原因呢?其實說穿了也簡單。

初學者無法透過其他細節特徵,判斷年代。

瓷器的底款,就是他們看年代的唯一標準。

所以,仿製者無法完全仿製出細節特徵,但仿個款太容易了。

什麼款也就只有六個字,找個學生寫個半年的,就練這六個字,還能練不像?沒文化的都木有問題了!

所以,資深藏家最怕帶款的!

這帶款的就是貸款的,那是需要你付出高額利息的!

拿到手上,就爛在手上了,除非你再拿去忽悠別人。

那些帶款的,還不如沒款的需要研究的東西,基本上能看上的都是老藏家,不再相信那些地攤撿漏的神話故事。

成化鬥彩由於名氣太大,歷朝都有仿製。

目前看到最早的,就是大明嘉靖年仿品。

說實話,那玩意沒有底款的話,專家也分辨不出是仿品。

清雍正仿得最像,但精細有餘,古拙不足。

清代仿品,彩一般都控制在輪廓線內,成化真品一般彩都溢位輪廓。

清代仿品胎迎光都是青白色,成化的都是肉紅色或牙白色。

清代也有天字款,第四筆捺明顯和成化天字不同。

鑑定的要訣都在這,當然你要是不小心買進一件雍正仿品,伱也不虧!呵呵!

這就是收藏,也只有懂得這些,才能真正做好仿古瓷。

陳文哲現在仿製這麼多仿古瓷,肯定沒有想著拿出去賣!

他就留著好了,反正也不缺錢,他相信,以後他的這批作品,肯定可以比擬“明看成化,清看雍正”的雍正官窯。

其他都不說,要做到真,精,新,他肯定是可以的。

所以,他的作品,隨著時間的推移,肯定越來越寶貴。

說句不好聽的,等到他哪一天兩腳一蹬,沒法再繼續出作品的時刻,就是他的作品價格暴漲之時。

這應該是所有藝術家的宿命,一般都在生前,享受不到自己的勞動果實。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