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偶然的必然

其實,在2010年,第一代曜變作品就已經制作出來。

之後年年升級,可謂是步步驚喜。

陸大師自1998年,獨自成功燒製兔毫盞。

2000年獨自成功燒製油滴盞後,又義無反顧投身到復原曜變的漫漫征途。

沙場點兵,十年征戰, 2010年,他終於成功燒製出第一代曜變盞。

那他是怎麼燒製成功的呢?其實也沒有想象的那麼難。

先前陳文哲已經意識到,瓷器的各種釉色,都是有著潛在聯絡的。

比如郎窯紅、郎窯綠,這就是最明顯的一個例子,都是同一種元素呈色, 可就因為溫度的不同, 會出現完全不同的兩種顏色。

溫度把握不準確, 同樣的呈色劑,卻能形成兩種完全不同的釉色,這就是很多窯變瓷的基礎。

而在建盞之中,也是這種情況,只不過在燒製建窯黑釉瓷器的時候,一種呈色劑,顯色更多變。

就像之前說的滴釉盞、兔毫盞,都是溫度控制不好,就形成其他多種釉色。

而曜變盞,也是這麼慢慢的被摸索著燒製出來的。

陸大師走的路子,就是透過燒製油滴盞,慢慢的形成斑點,最後再形成耀斑。

所以,剛開始燒製出來的第一代曜變盞,陸大師戲稱是油滴盞2.0版。

只不過他的油滴盞有所不同,他燒製的油滴盞在結晶狀的油滴邊上,發現了些許光暈,所以才會戲稱為2.0版本。

就是這一點不起眼的斑核暈彩, 就好像在黑暗的夜裡,看到了曜變黎明的那一抹淡淡的曙光,照亮了他的心。

從此他找到了前行的方向,也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便再也停不下追求極致光明的步伐。

所以,在2011年,第二代曜變作品出世。

一年過去了,兩年過去了,經歷過無數次失敗。

一次又一次燒製出器型完整、而且帶結晶狀油滴的建盞,在油滴圈的周圍,光暈也明顯增加。

但在陸金喜眼裡,這兩年第二代第三代的作品,只能算油滴盞3.0版、充其量稱3.0加強版,還算不上真正意義的曜變盞。

可以說自從在油滴盞2.0版的滴外發現了些微光暈後,陸大師就知道,自己對曜變燒製的感覺是對的。

探尋的路徑正確,研究的方向正確,自然進步就開始變快!

自然而然,他對自己追求曜變極致幻變的步伐,就越是充滿了信心!

從此,就像脫韁的野馬, 他腦洞大開,思如泉湧,曜變的燒製技藝一發不可收拾。

所以,從2010年的第一代到現在的第八代,一代更比一代強;

從剛出現僅有的一點油滴,到如今的神、形、色俱佳,每一代作品都在不斷地升級,不斷地向宋代曜變天目靠近。

也是在此時,陳文哲看到了更多幹貨,也知道了為什麼古代曜變盞那麼難以燒成。

百萬分之一的機率,實在是太低了。

而製作一窯建盞,速度再快也得三五天、一個星期吧?

按照這個機率,得燒製多少建盞,才能出現一隻完美的曜變天目建盞?

所以,裡面肯定有不是偶然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