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紅用在瓷器之上,也算是匠心獨具了吧?
像紅地雕刻洪福齊天蓋碗這樣一種瓷器,最費功的就是雕刻工藝,原來陳文哲不做,就是因為這個。
當然,他不是不會這麼繁複的雕刻工藝,而是害怕這份耗費大量時間雕刻出來的作品, 在最後的關鍵時刻燒製壞了,那就是白費功夫。
此時已經不同,他已經很有把握燒製出中華紅,所以,他也不怕浪費時間。
一隻小碗,雕刻再繁複, 在陳文哲宗師級的雕刻手法之下, 層層遞進,還是能達到完美的效果。
之後就是燒製, 這種瓷器他燒製了也不是一遍兩遍了,只不過,這一次還要多燒製一次,就是其上的描金。
所有釉色都燒製出來之後,最後的一道描金工藝畫上之後,還需要再入窯燒一次。
也就是說,隨著釉色、工藝的增多,燒窯的次數也會增加。
比如白地需要燒製一次吧?其上點綴的青花也需要燒製一次吧?
還有紅地也需要燒製一次,最後就是金彩,也就是描金,這個也需要單獨燒製一次。
工序複雜,燒製次數多,再說,就算他建的柴窯比較小,只是燒製一件蓋碗也太浪費了。
所以,蓋碗製作了四件, 只要有兩件成功, 就是一對。
接下來, 他又可以自由發揮。
中華紅帶頂級雕刻的工藝品可不少,比如紅地雕刻香道五件套。
這一套香道五件套,陳文哲打算仿乾隆時期的作品,因為那個時候,剔紅工藝被乾隆皇帝也發揚光大了一波。
而這一套香道五件套,就是當時行香時必不可少的器具。
套件中每一件香具,都有其各自的功用。
採用雕刻描金工藝,以漆紅地為底襯,色彩沉穩,具有濃重的宮廷色彩和皇家氣息。
其上分別雕刻“萬字紋”、“米字花”、“雲紋”、“回字紋”等不同花紋。
不同的紋飾採用了多種雕刻技法,刀法快利,雕刻精緻,紋飾構圖疏密有致。
每件器物的主體中心部分有著“五福捧壽”的浮雕紋飾,層次分明,主題突出。
特別是在圓形的壽字周圍環繞五隻蝙蝠,蝠與福諧音,寓吉祥福壽之意。
直接做了兩套, 一看材料還有不少剩餘, 陳文哲直接做了一件將軍罐, 再就是一件大個頭的筆洗。
剩餘的原來不少,陳文哲也只打算湊一窯,所以直接選大個頭的做。
只不過,做了兩件大型器,看材料居然還有一點剩餘,他乾脆連筆筒也做了一件。
嗯,最後還有一點邊角料,就做了最後一件品茗杯。
他這一次做的可都是大紅色,也就是號稱中華紅的最頂級紅釉瓷,而且都帶著決定工藝剔紅。
這雖然不是他首創,但是兩種頂級工藝相結合,做出來的現代藝術品,還真是漂亮。
就算是大個頭的紅地雕刻描金將軍罐,一看也不同凡俗。
純手工雕刻將軍罐,罐身上下或橫或豎或斜的排列“籃紋”,其錯落有致,整齊劃一。
器型中部區域以金邊描繪吉祥紋路,環繞同樣以金邊刻畫成的囍字,彰顯整體喜慶又吉祥。
而金黃色的描邊,讓整套香器更添一絲古韻。
還有筆洗,紅地雕刻開光粉彩四愛圖水洗。
整個水洗以紅色為主色調,釉色明亮歡快。
水洗外壁中心以圓形為勢,四面開窗,窗內飾“四愛圖”,描繪了古代名仕悠然自得的風度與超凡脫俗的情操。
其上所繪人物形神兼備,衣紋用筆瀟灑自然,陪襯的景物結合主題,四組畫面情景交融。
水洗開口處以金邊圍繞,點綴“吉祥心”紋路,更彰顯整體高階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