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千變萬化,打動人心

進行考古研究,其實最重要的是發現其窯址。

找到哥窯的窯址,是不是會發現大批哥窯瓷器?

就算沒有完整器,找到一些殘器,甚至是碎片,也是價值連城啊!

還有,發現了哥窯遺址, 能不能透過窯口的生產裝置,還有瓷片、瓷土什麼的,分析出哥窯的生產工藝?這些才是最有價值的東西。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會讓人一直在研究哥窯,想要找到裡面的真像!

說穿了,還是利益所歸!

關於哥窯的謎團, 實在是太多。

其他陳文哲不知道,他就知道, 章生一兄弟兩個是真實存在的,宋代確實有特徵跟哥窯瓷特徵一模一樣的瓷器。

要不然也不會出來一個北宋五大名窯之一的哥窯,這些都不能否定。

至於哥窯、弟窯,是不是章家兄弟發明的,還是他們學自更早時期的匠人,這些都不能確定。

畢竟一種工藝,不可能憑空出現,其發展歷史肯定漫長。

也許,就是宋末元初的章家兄弟突然之間創燒出來的呢?誰又能說的清楚?

除非找到他們的陵墓,最科學鑑定,看看他們兄弟兩個到底是什麼時候出生的!

這裡面的爭議,實在是太多。

如果不說哥窯,說弟窯,章生二做的是青瓷,跟龍泉窯的區別很大嗎?

就算成瓷區別很大,難道工藝也區別很大?

這些都說不清楚,要真研究,還需要找到足夠的無證。

陳文哲也不過是順帶這完成一下畢業論文,他可沒有時間, 真的去考古!

所以,研究個差不多,弄清楚了裡面的一些套路,完善學習了哥窯,各種仿哥窯,或者是歷朝歷代的所有仿哥窯的工藝,也就可以了。

這樣以來,他一個現代人,就可以把從宋元開始,一直到明清、民國時期的所有哥窯器的技術,全都掌握。

至於哥窯到底是宋代開始,還是元代開始,其實並沒有多麼重要。

畢竟陳文哲研究的是瓷器,不是歷史。

而真正深入研究哥窯,你別說,傳世哥窯當中還真有不少精品。

比如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宋哥窯瓷器,就有六十件左右。

其中一件哥窯灰青釉膽式瓶, 還真是做的不錯。

它高14.2厘米, 口徑2.2厘米, 足徑5.4厘米。

它瓶小口,長頸,溜肩,圓腹微垂,圈足。

通體施灰青色釉,釉面滋潤。

通體佈滿黑色大開片紋,黃色小開片紋。

圈足內滿釉,足端無釉,呈黑褐色。

整體看,此瓶造型端莊典雅,釉面油潤,泛酥油光,且佈滿金絲鐵線片紋。

足牆淺而上寬下窄,內牆呈斜坡狀,手捏無法提起,可稱傳世哥窯密器中,工藝特徵突出的代表作。

除了這件代表作,其他精品還有哥窯瓜稜碗、哥窯灰青釉海棠式爐、哥窯灰青釉膽式瓶等。

只要是想到的,陳文哲都要做一件,這已經是常識。

華夏瓷器,器型千變萬化,達數百種之多,它們以自身獨特的形態,詮釋中式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