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龍紋喜歡襯以火寶珠、火焰紋、朵雲、花卉等。
朵雲也由過去的一頭幾尾變成二頭一尾、三頭一層;
或在尾中長一頭、二頭。
從紋飾設計到描繪,都顯得簡單粗糙,工藝大不如前。
清代的青花瓷器,既有模仿明代的仿古作品,也有當代創新的款式。
這種現象,自然也反映在龍紋的製作上。
不過清代的仿明龍紋,大多有形無神,無法與明代龍紋相比。
但是當時所設計的新式龍紋,卻因為有了全新的氣象,而成為此一時代的象徵。
清代的新興龍紋,一改明代晚期的簡單草率,以更加威猛、更加寫實的形象出現。
清代晚期,到嘉慶時期以後,以威猛寫實形象著稱的清代龍紋也開始發生轉變。
那個時期的瓷器上,龍紋高額頭、雙凸眼。
頭髮蓬鬆散亂,爪子如雞爪般張開。
以及關節毛短少的現象,都是清代龍紋的典型特徵。
不過,散亂的頭髮向後垂下,身體用簡單的線紋勾勒鱗片,再以近似平塗法的方式填色。
這不僅缺乏清代早期龍紋的立體感和寫實性,龍紋的精神也不像早期一般威武了。
華夏古代的青花龍紋,在不同的繪畫技法下呈現活潑、穩重及寫實等特色,不僅反映出相異的時代風格,透過瓷器紋飾也是我們鑑賞青花瓷器的依據。
充滿智慧的古人,把他們對龍的這種信仰,用各種形式來體現。
無論是在古建築、玉器、青銅、陶瓷、傢俱,還是繪畫等古器物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大量龍的形象。
各時期陶瓷器,作為當時時代產物,承載著不同時期技藝和文化。
其紋飾,也是對當時政治經濟文化思想反映。
盤踞在陶瓷上龍紋文化,也值得我們去細細思量和品位。
瞭解龍紋的演變,對正確判斷歷代陶瓷器物年代,也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當然,對於製作元明清三朝的各種龍紋瓷器,也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從元代,一直到清末,龍紋器型很多,但是龍紋的特徵,也就是上述這些。
只要瞭解清楚,就不會出錯。
至於全部仿製一遍,肯定是不可能的。
所以,陳文哲就只是挑選了一些特別的器型,製作了一些。
比如十大經典瓷瓶器型,其中重中之重就是賞瓶,因為它做起來比較簡單。
賞瓶的價格雖然不太高,但是清末的龍紋賞瓶,還是很不錯的。
賞瓶中的經典,不止是清三代,還有晚晴,這是十分少見的情況,也是十分特殊的情況。
因為這種經典器型,還是出自晚晴,顯得更為難得。
而在晚晴時期,這樣的精品還不算少見,比如末代皇帝宣統時期,就有一件賞瓶也十分有名。
那是一件宣統青花龍紋賞瓶,真要算起來也就中規中矩,品質肯定不能說比康雍乾三朝的好。
但是它也不差,這一點尤為難得,因為這是末代皇帝宣統時期製作的,能做的不差,那就太難得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