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陳文哲盯著一張盤子的圖片在看,那名中年男人立即解釋。
“這是1740年以後,荷牛設計出的鏤空色拉盤,放色拉時可以濾水,到現在都一直很受歡迎。”
陳文哲認真的看著,這東西還真是有點意思。
看器型,製作上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不過,這東西國內也不是沒有。
當年外國人定製過這些品種的瓷器之後,後來也被用在一部分華夏的餐具上。
所以,看著眼熟,但是又有所不同。
此時陳文哲倒是想起來了,這東西他見過法式的, 有復古法式浮雕鏤空陶瓷點心盤、早餐盤、沙拉盤、牛排盤等。
把圖片全部翻了一遍,也就鏤空的色拉盤算是有點難度, 其他就是花紋繁複、器型大,這些都不是問題。
“你們需要多少?”感覺沒問題,陳文哲問道。
“很多,最少一萬套!”年輕人十分得意的道。
陳文哲一聽,還真不少。
一萬套怎麼也有十來萬件,這還真是一大筆生意,就是不知道價格能給到多少。
不過,他現在可不能直接問價格,因為一問就是低價,畢竟人家給的訂單實在是太大了。。
“需要做舊?”最後收起圖片,陳文哲問道,因為這才是重點。
你要的數量很多,但是需要做舊,這就是需要技術,別人做不了,你就沒法壓價!
“對,要是不做舊, 我們也沒必要每件作品給一百美元啊!”年輕人直接開口道。
陳文哲笑著擺了擺手道:“你要的這些東西,如果確定是國內出口到歐洲的高仿, 那就算是不做舊,價格也不低。”
這時中年人笑著開口道:“肯定要做舊的,但是也不用做的太舊,看著像是乾隆的就行。”
陳文哲都有點無語了,這傢伙還真懂點行。
他要求仿製的這些瓷器,最早的好像也就是乾隆初的東西。
剛才他看圖片,可是看出來了不少東西,符合歐洲人審美的特徵更是有不少。
比如附加的金屬裝飾,還有改裝的一些瓷器,比如把花瓶改裝成檯燈。
還有一些瓶子,居然可以改裝成酒杯?
透過這些特徵,陳文哲就能判斷出來,這批仿製瓷應該是仿製的乾隆以後的東西,最多到乾隆初期。
餐具的出口在很早就有,《江西通志》記載,1555年國外就訂製過三萬多件龍紋的餐具。
但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套餐具的訂製,是從乾隆初年開始的。
乾隆年間,瓷器出口量增大,成本降低,加上經過近兩百年的外銷瓷的銷售,華夏的圖案在歐洲已經十分流行。
歐洲人喜歡在大件瓷器的口部、頸部、蓋鈕、和底足部分上加金屬裝飾,用以保護瓷器;
也有一些重要的小型瓷器,會加上金屬附件它,多加在邊框或底部等,除保護功能外,還能起到美觀的作用。
18世紀初歐洲室內裝飾開始興起,歐洲人會將這些美麗的華夏瓷器,加上附件而成為實用的器皿。
如他們將膽瓶改造成酒瓶;將花瓶改造成裝奶的器型;
更有甚者,在古瓷在底部打一個洞,改造成檯燈。
谷僽
有的花瓶被鋸掉上面,並在旁邊鑽個洞,加上銅的壺嘴就改成了茶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