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金又稱化鎳金、沉鎳金或者無電鎳金。
化學鎳金,是透過化學反應,在銅表面的鈀上,化學鍍上一層鎳磷合金層,然後再透過置換反應,在鎳的表面鍍上一層金。
不用說,這種化學金是現代造假者最喜歡的。
陳文哲不用造假,自然也就不用特別學習這種手段。
再說,金彩工藝的瓷器,陳文哲肯定不會多做,他研究這部分工藝,也不過是為了仿製定窯瓷器。
到了此時,定窯的所有生產工藝,陳文哲也大體摸透。
最起碼,他製作定窯瓷器的過程當中,肯定不會犯一些低階錯誤。
“還有最後一步,好像是落款,這個在宋代可是罕見!”
要知道宋代的瓷器,不管是官窯還是民窯,落款的還不太多。
那個時期,只能說是留下銘文。
其實這就是在定窯底部,所以的刻下文字。
其中有“官”“新官”“尚食局”“尚藥局”“五王府”“食官局正七字”“易定”等多種。
上述款識,均是未燒之前刻於胎上的,其中“官”和“尚食局”“五王府”均在窯址中出土過瓷片。
此外,定窯傳世品中,還有宮廷玉工刻款的。
其銘文均與宮廷建築有關,如“奉華”“風華”“慈福”“聚秀”“禁苑”“德壽”等等。
其用途十分明顯,當為皇宮中分配到各殿中使用的標記。
因是宮廷玉工所刻,其字型十分工整。
除了這些,宋代留款也沒有什麼特殊的。
反而是在製作定窯器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注意避免一些仿品的製作工藝。
定窯是名窯,後世仿品比比皆是。
就像現在的陳文哲,他做的仿品,就是共和仿品,之前的元明清也都有仿作。
這就是盛名之累,比如之前的瓷鼎,就是明代一位仿定窯的高手仿製。
對於這件瓷鼎,陳文哲已經放棄。
他打算把藏寶地地點,也就是錢塘江中的一處位置資訊,傳送給國內的陶教授,讓他派人過去看看。
有則欣喜,沒有也不會有什麼損失。
如果有,就算是那件明代仿品,價值也不會太低。
還有,其實不止是定窯生產過瓷鼎,宋代五大名窯都做過這種器型。
甚至到了明代,製作宣德爐的時候,還就專門找出五大名窯的瓷鼎,來進行仿製。
既然明代有這種最頂級的仿品,清代肯定也有。
真正算起來,最早的仿定窯,應該是始於元代。
西山霍窯,即以仿定窯而頗有名氣。
據明代萬曆時文獻載,有製陶藝人能仿定窯瓷。
如周丹泉等,但其傳世品目前無法確認。
就算是之前的件仿製的定窯瓷鼎,也只是傳說,畢竟到了現在,誰也沒有見過那件他做的贗品。
倒是故宮之中,現在還藏有明代仿定窯產品,盤、碗、枕均有,只不過具體的時代很難確認。
清康熙以後,景鎮有仿定窯產品,釉偏黃,多印花,無竹刷紋和淚痕,極易與真品區分。
80年代北河曲陽,曾恢復定窯生產,仿定窯產品很有成就,主要是白釉刻花和印花產品。
仿品與真品有一定差別,主要是仿品很多是現代工藝成型。
造型如盤、碗、瓶等,與真品相比過於工整,沒有古代手工製作的那種古樸作風。
胎體雖沒有什麼差別,但釉色則白中閃出的黃色過於輕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