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時期,出現了各種形式的牡丹紋,比如折枝牡丹、交枝牡丹、纏枝牡丹等。
這些紋飾的繼續使用,使得花紋在器皿上的層次,也明顯增多。
這一時期的存世瓷器不少,比如宋珍珠地牡丹腰圓枕、宋白釉珍珠地劃花折枝牡丹紋枕等比較出名。
除此之外,一些碗盤碟也很有名,比如宋白釉珍珠地牡丹紋盤、宋白釉刻花牡丹紋執壺、宋定窯白釉刻花牡丹紋折沿盤等等。
而最少見的,應該就是宋白釉珍珠地牡丹紋梅瓶了,之前說過,宋代定窯出產的瓷器,大多數是小器型,像是大型梅瓶這種作品,比較少見。
這些還只是陳文哲歸納的定瓷牡丹紋器,其實除了宋代,遼代的牡丹紋也比較出名。
唐宋元明清這幾個朝代,應該是我們現在最為熟知的。
而在宋代,還比較特別,因為宋元之間,還有遼代和金代。
特別是這兩個王朝的中後期,都是融入了中華文明的。
在這一時期的瓷器裝飾中,他們也深受宋文化的影響。
其中牡丹花紋也佔有重要的地位,刻、劃、印、繪手法創造的牡丹紋飾,顯示出不同風姿。
比如在遼三彩釉(黃、綠、茶葉末釉)中,牡丹花紋多以壓印的形式出現。
或在潔白的器底,印上牡丹一枝。
或在器外壁印上朵朵團花,與白地刻花牡丹具有不同的藝術效果。
像是遼代赤峰窯白釉劃花填黑彩牡丹紋尊、遼瓦缸窯牡丹紋梅瓶等,都是這一時期的存世精品。
宋遼之後,就到了金代,這個時期牡丹紋也常用。
這一時期的瓷器,在裝飾上同樣受宋文化的影響。
在釉色裝飾中,黑釉凸白花紋,是金代繼承宋代裝飾手法,並加以發展的一個突出表現。
這時的花卉或花鳥紋,是金代瓷器裝飾的一個明顯特徵。
在紋飾技法上刻、印、剔、劃繼續沿用,並出現許多傳世佳作。
比如綠釉劃牡丹紋豆形枕,金白釉褐彩牡丹紋盒、花卉紋紅綠彩碗、白地黑彩牡丹紋梅瓶等。
這次傳世瓷器,每一件都很漂亮,而且都有著千年的歷史,這就很不容易。
可是,畢竟不是大王朝,所以到了元代,牡丹紋瓷器更加輝煌。
宋遼金之後,就是元代。
元青花之中的牡丹紋,肯定不少,這也是一個牡丹紋使用的鼎盛時期。
當時的元宮廷之中,為了加強對陶政的管理,首先在景鎮設立了“浮樑瓷局”,從而使瓷器的燒造工藝取得較快的發展。
在花紋內容方面,牡丹紋依然是一個主要的裝飾圖桉。
而且表現的比宋遼金,更加層次繁複。
除以牡丹為單一主題的圖桉外,牡丹與其它花卉的組合紋,也是元代花卉裝飾中的一個特色。
其中牡丹與菊花、茶花、石榴花的組合,較為常見。
這一時期製作的瓷器,有元青花纏枝牡丹紋罐、元青花鳳穿牡丹紋執壺、元釉裡紅地白花暗刻牡丹紋玉壺春瓶等。
這些瓷器,已經不是珍品可以表達的,而是每一件都是國寶。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認真算起來,元代的統治在國內延續的時間並不長,而且開國時期和滅亡時期,還都有著長時期的戰爭。
就算是穩定的幾十年,國內也是十年九災。
所以,元代雖然發明了元青花,但是真正把青花瓷發揚光大的,還是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