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瓷大師,每一位都有自己獨特的絕活。
所以,真正算起來,也不能分出到底誰更厲害。
陳文哲只能是按照搜尋排位,搜尋到誰,他就學習誰的手藝。
前面三位,他學到了太多東西,而且都是很重要的技藝、配方。
限於時間,陳文哲這一次打算就學習十位大師的手藝。
而第四位,是瓷器圈規格最高最豪的仿古大佬。
這一位曾口出狂言,如果一件作品的滿分是100分,他的賞瓷觀窯,能打120分,甚至200分,不服來戰。
這一位因為是賺了錢之後,才來玩瓷器的,所以特別捨得。
這一位為了做好瓷器,特地在景鎮造了一個園林。
他把自己瞧得上的景鎮的能工巧匠,請到園林來制瓷,美其名曰把情操陶冶好了,才能做出好瓷器。
他在製作瓷器之時,特別是在材料上,也可謂是苛刻至極。
他不惜一切代價,復刻古代官窯的各種細節。
就連燒製瓷器的柴窯,也是照著明朝官窯的樣子,1比1復刻的。
這一位不說其他方面,只是那份認真的勁頭,就很值得陳文哲學習。
第五位也不簡單,他是陶人臨古餘國堅,也是瓷器圈的大佬,只不過這一位是最低調的仿古大佬。
江湖人稱堅頭,這位大佬低調到什麼程度呢?
其一手把關的一線窯口陶人臨古,已經聲名鵲起了,但是找不到他的一張照片。
去陶人臨古也見不到其人,這大概就是隱身的最高境界吧!
大隱隱於市,在做茶器之前,餘國堅一直從事古玩行業,這一點倒是跟陳文哲有點像。
傳言其仿古作品,幾乎可以以假亂真。
現在則是陶人臨古背後的靈魂人物,是陶人審美情趣和高超技藝的底蘊所在。
第六藝林堂餘全明,這一家更加特殊,因為他們現在的掌門人是一位九零後。
那麼藝林堂為什麼能在一個90後的帶領下,成為炙手可熱的一線窯口呢?
背後還有高人,藝林堂粉彩技藝的核心人物是第三代傳人,餘寅的父親餘全明。
圈內人稱飛天柺子,因為在粉彩領域造詣深厚。
1988年餘全明主理的藝林堂,多次受故宮博物館指定,用300年前乾隆御窯的工藝修復文物,同時參與復刻了故宮中多件頂級文物,比如大名鼎鼎的瓷母。
之前陳文哲就深入研究過瓷母,到現在他還沒有信心,能夠複製出這種瓷器。
畢竟瓷母之上,使用的大師級以上工藝,實在是太多了。
而人家在八八年,就敢複製瓷母,這就是差距。
這些景鎮有名有號的家族,底蘊深厚,一般人還真沒法跟他們相比。
不過,陳文哲相信,如果以後他結婚了,自己的兒孫要是也有點天賦,也能夠形成這樣的世家。
而想餘家這樣的制瓷世家,在景鎮不能說是比比皆是,可也絕對不少。
像是排位第七自牧堂周俊,一線窯口自牧堂的主理人,在仿古圈也不是凡人,他的作品曾被多家頂尖博物館所收藏。
像是這樣的大師,就算不是世家出身,但如果說不是從小就接受制瓷工藝的學習,就算有成就,也不會成就這麼大。
比如周俊,他自幼就跟著景鎮唯一七代傳承的陶瓷世家謝勝旺學習。
後加入建國瓷廠,成為技術骨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