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就是有錢人的遊戲,在平常人看來很貴的東西,而在有錢人眼力,也就是平常!
由此可見,不同的人對不同的事物,也會有不同的看法。
所以,不同的瓷器,也就有了不同的價格。
就算是乾隆時期的琺琅彩,也不能動輒上億,最多的其實還是上千萬的作品。
而這,就已經很超乎人的想象了。
要知道,歷朝歷代一來,同一時期的瓷器,動輒上百萬的多,但是動輒上千萬的卻很少。
特別是器型簡單的小碗、酒盅等等,這種還能賣出幾千萬,歷代以來更是絕無僅有。
還是說一件小碗,是清乾隆藍地琺琅彩雙龍蓮紋碗。
尺寸是直徑16.1厘米,估價10,000,000 ~ 15,000,000港幣,而最終的成交為6002萬港幣。
這可不是特殊現象,比如還有在2013年所拍賣出的這一件小碗,是乾隆時期琺琅彩開關花鳥紋對碗。
當時的成交價,大約在九千兩百萬。
在2015年的時候,所拍賣出的乾隆時期琺琅彩,仕女嬰戲小貫耳瓶,當時的價格在一千六百萬左右成交的。
其實從以下這幾個價格,就能夠判斷出,當時這一類的瓷器,是非常具有收藏價值的。
因為價格大多都是在上百萬甚至上千萬,即使是一些有破損的作品,還是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因為大家所看重的是其藝術價值。
不說原材料的難得,就只是工藝、畫片,就足以讓人以高價買單。
當然,琺琅彩瓷也十分適合現代人的審美觀點。
現代人看到,都認為漂亮,那就可以出高價購買。
這個在定窯、汝窯之上,其實是很難看到的。
因為不懂行的人看到了定窯白瓷,也不過是一種普通的盤子,哪裡值個幾百萬?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粉彩、鬥彩和琺琅彩則不一樣!
不管是誰,看到了都認為是好東西,都認為應該值錢。
還有,不光是國人,就連外國人,都是認可的。
畢竟這些瓷器,都借鑑了一些西方審美的東西,他們看著也感覺漂亮,也感覺好啊!
而只要喜歡的人多,那價格還不被頂到天上?
所以,到了此時,陳文哲也放慢了節奏,開始精心仿製。
畢竟不管清三代的哪一位皇帝,都有著經典型的瓷器,特別是琺琅彩。
忙碌了一個多月,陳文哲這一次的仿製,又告一段落。
這一次仿製的東西雖然不多,但是工藝複雜。
最重要的是,他在期間還做了一些銅器。
更加準確的說,應該是銅胎!
既然做了琺琅彩瓷,自然就不能忘了銅胎掐絲琺琅作品,畢竟他手中還有一件最頂級的國寶大罐呢!
像是製作他那件雲龍紋大罐,如果現在讓他做,肯定有難度,但是現在製作一些掐絲琺琅的小件,應該比較容易。
再說,陳文哲可是有銅器精通,他做起掐絲琺琅的作品,還是有一定基礎的。
這種等級的藝術品,原來陳文哲根本就從來沒有想著製作,因為他知道,工藝是很難的。
在瓷器之上製作琺琅彩,相比之下,還是比較容易的,最難的就是製作銅胎法郎。
也就是景泰藍,正名為“銅胎掐絲琺琅”。
因工藝考究,2006年被國家列為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