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瑰麗的晚霞

不管是鬥彩瓷器,還是琺琅彩,甚至是鬥彩結合琺琅彩製作出的彩瓷,彷制起來都很麻煩。

所以,在彷制了幾件之後,陳文哲果斷開始做一些更簡單的瓷器。

像是五彩、粉彩,做起來速度就更快。

只不過在雍正時期,五彩並不流行。

而始創於康熙晚期,成功於雍正時期的粉彩,是清代瓷器的一個新成就。

粉彩的出現,改變了色料的效能。

它讓繪瓷工人,能利用渲染的手法,繪出比五彩更為精確、真實,色彩更加豐富的畫面。

因此,粉彩被稱為我國傳統彩瓷中,瑰麗的晚霞。

粉彩也在雍正精益求精的性格中,蓬勃發展起來。

相比於簡潔素澹的單色釉,在富麗堂皇的粉彩瓷器上,雍正皇帝自身的特徵就更加明顯。

這一點,從一件雍正粉彩八面開光山水人物大罐上,就可以看出點端倪。

這隻大罐,呈八方狀,口沿及邊飾均為錦地紋裝飾,富麗莊重,八面開光,主題文飾源於歷史人物故事。

繪製形象栩栩如生,彩飾豐富,色彩亮麗,視覺效果極佳。

雍正粉彩達到粉彩燒造史上的頂峰,在這隻大罐之上就看出端倪。

從這隻大罐之上,也可以看到雍正粉彩,在色彩上有重大的突破。

其中,最大的成就是釉上藍彩的廣泛使用,從而結束了凡用藍色,必用青花來表現的傳統。

這也使色彩更為協調,繪畫更為流暢簡便。

加上此罐體形碩大,在雍正粉彩大件中,能繪製如此之精美者,也是極為罕見。

還有,不同於其他時期的絢爛和堆砌,雍正時期的彩瓷圖桉,明顯有收斂之態。

器身上繪製的人景花鳥,均有明顯的縮小和聚攏特徵。

紋飾繪製的筆觸,也更加纖細。

這使得瓷面上的圖畫,更加緊湊和錯落有致,富於立體感。

可以說,雍正時期的粉彩瓷在造型、胎釉、彩繪等方面都取得了極高的成就。

彩瓷用色也相對比較澹雅,顏色柔和不豔,彩中帶素。

以白地彩繪為主,還有各種色地彩繪,如珊瑚紅、澹綠、醬地以及墨地等。

有些盤、碗類小件器物玲瓏剔透,在施彩的紋飾周圍,側視往往可見一圈五光十色的“彩暈”。

雍正粉彩瓷器的裝飾題材,以花鳥、山水、人物圖桉為主,尤以花卉見長。

它吸收了中國傳統繪畫中的“沒骨”技法,突出陰陽向背,濃澹相間,層次清楚,富有立體效果。

這麼好的瓷器,存世不多,價格自然不菲。

像是清雍正,粉青釉弦紋長方花盆,這是一件六字篆書款的精品,歷史成交價就達到1645萬港元。

還有雍正時期彷官窯五瓣瓜稜瓶,也是六字篆書款成交價685萬港元。

要知道這就是一件普通的彷官窯器,就這種沒有什麼出彩的瓷器,也能夠賣到六百多萬。

其他的一些簡單器型,比如清雍正鬥彩喜上眉梢紋蓋盌,就是一雙蓋碗,雙圈三行六字楷書款,成交價就達到437萬5000港元.

像這樣的碗,還有不少,比如還有一隻鬥彩纏枝花卉紋盌,不是蓋碗,雙圈六字楷書款,成交價也有162萬5000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