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驚人收穫

高啟靜在陳文哲沒注意的間隙,就已經派出大批水下機器人,圍繞著哈徹四艘艦船,開始耀武揚威。

也就是在哈徹他們氣急敗壞的情況之下,這邊的潛水員開始下水。

隨著大功率氣泵開啟,水下那艘沉船,很快就暴露出來。

透過模擬動畫顯示,這艘古船確認年代為清代道光時期,所在水域水深18—30米.

船體埋藏於5.5米深淤泥中,橫向左傾約27°。

古船殘存,或者說能看的道的部分長約38.5米、殘寬約7.8米,稍微計算,就發現有31個小艙室。

沉船上部的尖艏、攬樁、主桅杆、左右舷、上甲板等結構完整。

很快,潛水人員透過選取前後其中4個艙室,進行了小範圍清理。

這時均發現艙內,有碼放整齊的德化窯瓷器等精美文物。

另外,在船體及周圍還出土了紫砂器、南越產水煙罐、木質水桶殘件、桅杆、大型硬木船材、鐵錨、棕纜繩、滑輪、金屬鑽頭、鑽桿以及黑色礦物等大量文物。

由於他們人數眾多,有人進入船艙,就有人清理古船及周圍泥沙。

由於人數眾多,做什麼都很快。

在進行水下調查後,很快就清理出部分瓷器。

其中有一件60厘米高,完整的豆青釉青花大瓶。

而這樣的大型瓷器,這裡還不少。

特別是古船中部分出水瓷器底書“道光年制”款,為古船的斷代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看到這麼多東西,陳文哲知道,古船整體打撈遷移並不容易。

但是,海面上還有人盯著他們呢,容不得他們慢慢的打撈。

所以,在第一時間,他們就制定了快速打撈的方案。

其實最方便的打撈方法,就是利用大量潛航器,直接在水下裝在瓷器,並快速運輸進船艙。

可惜,這些水下潛航器,都是電動的,現在的電池續航能力太弱,根本不能支撐長時間的打撈。

如果想要長時間利用潛航器運載瓷器,那就需要另外想辦法。

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接上水下電纜。

可這樣做,如果派出的水下無人駕駛潛航器數量太多,那它們攜帶的電纜,就有可能纏繞在一起。

沒辦法,還是這種方法速度最快,那麼做起來,就要看技術、憑經驗了。

幸虧陳文哲不差錢,而最近高啟靜他們的行動,也一直順風順水,所以他們每次出海,都有很好的收穫。

這每次都有大收穫,自然就捨得投資。

再加上之前陳文哲曾經讓他們控制水下機器人,弄過南越那邊的漁民。

所以,在他們的穿上,無人駕駛的潛航器、無人駕駛機器人、無人駕駛探測器,都大批次裝備。

畢竟國產的這些機器,價格都不算太貴,自然是能裝備多少就裝備多少。

特別是無人駕駛的潛航器,配合上吸力泵和機械手臂,有時候打撈沉船,都不用人下水,真的是很好用。

好用的東西,自然要裝備的更多。

就是因為這些原因,陳文哲他們這一次,才能利用大批潛航器,順利搬運大批瓷器。

特別是一些器型比較大的瓷器,般運起來更加方便,因為這次瓷器內部,好像都裝著一些小器型的瓷器。

如果是人工搬運,由於器型大,重量足,還會害怕打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