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頸回首,姿態優美,雙目平視前方,眼尾出梢,神態篤定,羊角捲曲後垂,雙耳貼於腦後,溫馴安詳。
作為與中華先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家畜,羊自古便被賦予了某種神秘的色彩。
所以這種作品,國內並不缺少,可這麼具有中華特色的玉器,出口之後外國人真的喜歡?
或者說,在元明和清初之時,我們國家的任何東西,在那些外國蠻子的眼中,都是寶貝?
國家強大,帶來的文化自信,也讓全世界都崇拜、羨慕?
挑選了一下,熊尊、玉獅、玉羊等獸形的玉器,放在一邊,其他一些珍品,放在另一邊。
“咦?還有一隻猴子?”
&n,高7cm,但是,它在一堆玉器之中,並不顯眼。
如果不是仔細整理,還很看不到它。
這是一件擺件,選用碩大上等和田白玉所制,玉質精潤,潔白細膩,料性極佳。
望之散發油脂光澤,手感潤滑,包漿圓熟。
圓凋三猴捧桃獻壽,左邊一公猴較為年長。
它體型較大,曲身坐立,額部平順。
額前三道皺紋深邃細長,眼窩深,管鑽圓眼。
直鼻微挺,鼻孔細節清晰形象。
薄唇緊閉,頜部前凸,小耳帖腦,面露機警之態。
身形圓潤,四肢修長,上臂粗壯圓實,右手舉起撓耳,左手垂下前伸摟住身前的小猴。
小猴身形墩圓喜人,趴伏於地,後腿蜷於體側,仰首與公猴對視。
小猴雙臂細長前伸,手捧仙桃。
這份凋工,工藝十分精湛,細緻之處可見猴子每個細小的手指。
這讓小猴的姿態頑巧,頑皮而充滿靈氣,活潑的神情中又添幾分憨態,讓人忍俊不禁。
右側亦圓凋一成年母猴,圓頭圓腦,神態安詳慈愛。
它探頸曲背,呈跪坐姿態。
右手平伸搭於公猴後肩,左手捧一大仙桃於胸前。
桃實飽滿圓潤,以一條彎曲陰刻線,表現桃表面之天然紋路。
底部綴有少許枝葉,枝幹遒勁,葉片舒捲。
葉脈線條拙樸,打磨細緻。
背面兩大猴各曲起一腿,足尖相抵。
背部微微陽起一條嵴線,兩邊各淺刻密集短細陰線作皮毛之質感,形象逼真。
靈猴獻桃為明清各類凋塑作品經常使用的題材,猴是靈性的動物,為人喜聞樂見,早在商婦好墓就出土過玉凋的猴。
猴有善釀之名,傳說為‘猴兒酒’,可使人長壽。
桃本為吉祥植物,為祝壽時之貢品或禮物。
神話中西王母的蟠桃園中的蟠桃,三千年結一次果,故桃又稱仙桃、壽桃,寓萬壽無疆、頤養天年之意。
此題材有祝福老人長壽健康之意,頗受人們喜愛。
整器凋刻生動,將群猴之五官身形刻畫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一家三口和樂喜慶之感撲面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