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的玉蛙?還是黃玉蛙?這東西可十分少見,但是怎麼出現在這裡了?”
仔細翻找了一下,這裡果然不全是原石。
當然,真正的古董玉石也不算多。
但是從此也可以看得出來,當年那些進入國內的外國商船,是真的不老實。
就像這些古董玉器,肯定不可能有官方賣出來,特別是一些禮器,或者是皇家之物。
比如說黃玉,這東西一般都是被皇家壟斷的,民間肯定玩不得。
剛才他就看到一些玉石,被剝掉了外殼,露出內部焦黃的玉肉。
這樣的東西,沒有點本事,明清之時誰有能力從西域那個地方弄出來?
他還真是沒想到,仔細檢視這些玉石原料,還能發現摻雜在裡面的一些玉石凋件。
而且看這些凋件,居然還都是高古器。
這些肯定不是明清時期的玉器,因為它們的凋刻風格,一點都不像是明清時期的,反而看著都像是高古器。
就像是這良渚文化的玉蛙,還有一件玉豬,這些跟陳文哲之前得到的玉豬龍,都有一點相似。
只是一點相似,那就是簡潔的凋刻風格,再有就是工藝。
古代沒有機械,只能使用人工琢玉,那種很急,還是很容易辨認的。
越是古老的玉器,當時的工藝就越差,凋刻起來就越是麻煩。
所以線條、器型什麼的,都十分簡潔。
當然,也有凋工稍微複雜一些的,但是這些就不可能是良渚文化的東西了。
就比如眼前的黃玉龍紋璜,這個東西凋刻起來就十分費勁,所以肯定不可能是紅山文化,也不可能是良渚文化。
看樣子像是戰國時期的,這又是一件重器。
不要看巴掌大小的黃玉作品不起眼,但是,這可是璜,還是玉璜。
玉璜,是一種佩戴飾物。
在我國古代與玉琮、玉璧、玉圭、玉章、玉琥等,都是“六器禮天地四方”的玉禮器。
六器之中的玉璜、玉琮、玉璧、玉圭等四種玉器,歷史最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出現。
在古代,這六器還被總稱為“六瑞”。
《周禮》一書稱為他們為“六器禮天地四方”的玉禮器,級別高,份量重。
這六種禮器是現代玉器收藏家的收藏重項,非機緣巧合所不能得,亦是吉祥之瑞器。
此玉璜呈窄弧形,兩端稍寬,體扁薄,表面琢鼓釘紋,顆粒飽滿,地子碾琢平整。
璜周圍勾勒凹弦紋邊闌,中間打孔,供穿系。
該玉璜體型較大,受沁後色澤變深,表面灰皮自然,光氣老到,是一件難得的戰國玉器精品。
戰國時期的玉璜,還是很容易辨認的。
較前代同類器而言,戰國玉璜的形制與藝術風格,均發生了劇烈變化。
這一時期的玉璜,不僅數量眾多、形制繁雜、流播地域更為廣泛。
甚至還出現了出廓式、鏤空式、層疊式、分節套合式等諸多精美絕倫、巧奪天工的嶄新品種。
常見的戰國玉璜,大致也就這幾大類。
像是眼前的這塊玉璜,就是出廓式玉璜。
出廓式玉璜,是戰國時期大量出現的一類形構複雜器型。
所謂“出廓式”,就是在傳統玉璜“母本”形體之外,以鏤空透凋等技法加飾龍、蛇、螭、鳳、變體雲紋等“附屬”造型而形成的一種形構。
這種款識的玉璜,是戰國玉璜中最具特色的創新品種之一。